他們忘記了,是主動找到中國人要求合作。
第二架安225,蘇聯已經徹底停止撥付經費,只有安東諾夫尋找經費來源。
安124不可能出售給中國人,唯一能出售的只有安22。
“部長,我們廠已經三個月沒發工資了,所有幹部職工現在情緒都不好,大家連飯都吃不起了……”
博古斯拉耶夫一臉為難地向航空工業部跟安東諾夫設計局的大佬們訴苦。
“博古斯拉耶夫,誰的日子好過?我們同樣兩個月沒發工資,工資已經降到了原來三分之一。”
尤里亞夫向著訴苦的哈里科夫機械製造局總經理博古斯拉耶夫說道。
他告訴博古斯拉耶夫,並不是只有哈里科夫日子不好過,安東諾夫同樣不好過。
安東諾夫都沒錢,配套的單位怎麼能有錢?
“諸位,局勢大家都清楚,俄羅斯那邊的戰機生產工廠因為缺乏訂單,也發不出工資,米高揚跟蘇霍伊都正在跟中國人談判,連蘇27都出售,為的就是解決經費問題……出售安22的生產技術,也是為了解決困境……”
季米諾夫安慰著大家。
困難只是暫時的,很快就能解決的。
馬達西奇航空公司總經理貝斯特羅夫,看著季米諾夫,滿臉不爽。
“部長,出售安22的技術,我們麼不會有任何意見,可把我們用在安124上面的D18T發動機連技術提供給中國人,這是出賣國家利益!”
馬達西奇航空公司並不願意把D18T發動機的生產技術提供給中國人。
航空工業部跟安東諾夫完全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出賣了馬達西奇航空製造公司的跟蘇聯國家利益。
無論是總經理還是總設計師,臉色都非常不好看。
季米諾夫當時就火了,“貝斯特羅夫,沒有吸引中國人的技術,你覺得他們會買安22的生產技術嗎?出口發動機技術對你們也是好事,沒有經費,這方面競爭又激烈,蘇聯政府無論政策還是資金,都向俄羅斯本土企業傾斜……找不到市場跟資金,航空工業部哪裡來的資金撥付給你們?”
季米諾夫情緒有些激動。
一臉氣憤地看著貝斯特羅夫和總師伊夫琴科。
他理解馬達西奇航空公司高層的心情,卻絕對不會同意他們拒絕向中國出口D18T發動機技術。
沒有這東西,中國人不會引進安22生產技術的。
貝斯特羅夫咬牙看著航空部長,“部長,中國人一旦得到了D18T大推力發動機的全套技術,無論是在發動機技術,還是大飛機的研究上,都會很快取得突破……這會對安124造成非常大的市場壓力。安124訂單本來就少,國際上沒有同型別的,一旦中國人開發出來,哪裡來的市場?”
沒等季米諾夫回應,安東諾夫設計局總經理尤里亞夫就笑了起來。
“貝斯特羅夫,你把中國技術基礎想得太好了。就算全套技術資料給他們,沒有二、三十年時間,中國人能吃透嗎?看看他們從英國引進的貝斯發動機,到現在過去多長時間了,依然沒有搞定。”
其他人臉上都是一臉笑意。
中國人的技術儲備不行,材料也不行。
貝斯發動機引進了那麼多年,還是全套的技術引進,到現在,依然沒有實現國產化。
季米科夫也對貝斯特羅夫安慰著,“不用擔心中國的競爭。中國在渦輪風扇發動機領域剛起步,直接給他們一款大推力渦輪風扇發動機,以現在的技術儲備,根本無法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