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用重新建廠,直接收購幾個小廠,然後整合就行了。”汪貴林也覺得這事兒可以搞,卻不知道謝凱又盯上了誰。“你想我們跟誰合作來搞這個市場?”
“長虹!跟我們有合作關係的長虹。”謝凱毫不猶豫地說道。
選中長虹,有很多理由。
長虹是國內“一五計劃”中的156項重點專案之一,原本是國內唯一一家戰鬥機機載火控雷達的生產單位。
現在戰機產量少,火控雷達也不怎麼樣,長虹的小日子不錯,主要就是靠著彩電生產。
這將會是未來彩電行業的一個龍頭。
“合資?”
“入股!”謝凱說道,“不入股,怎麼分錢?”
“不控股沒有啥意思,要不然咱們還是搞幾個小廠整合一下?”鄭宇成有些不樂意了。
不控股沒有什麼意思的,不控股就意味著沒法掌控,整個單位就不能按照他們的意願行事。
謝凱白了他一眼,老傢伙的控制慾有些強,這不是什麼好事,“咱們有精力麼?”
“……”鄭宇成尷尬地沒法回答。
他們本來就不太在意民品單位,平時連691廠這些都沒有太管。
哪裡還有心思去管別的?
謝建國看著兒子,心中有些擔憂,本來不適合在這樣的場景潑冷水,“謝凱,如果到時候沒法獲得預想的利潤怎麼辦?”
他不是說長虹要不要跟他們合作。
不合作,就是敵人。
鄭宇成跟汪貴林兩人都有想法了,長虹拒絕,肯定會毫不猶豫收購幾家小廠,整合生產能力跟技術能力,到時候估計第一個要弄死的就是長虹。
“爸,放心吧。現在市場太亂了,各種牌子,價格也亂,到時候生產能力上來,價格就降低了。那些只是靠著組裝的小廠,根本就沒有什麼競爭力。市場會淘汰他們。”謝凱安慰著父親。
完全不用擔心的。
彩電行業,最早發起間價格戰的就是長虹,如果謝凱不插手,等到96年,長虹為了快速實現產業集中,也會發動價格戰。
長虹是國內企業價格戰的始作俑者,一開始是成功了,後來市場地位受到其他品牌的挑戰,再次發動價格戰,結果卻失利了……
長虹的這種模式,教育了整個國家一代企業,教會中國本土企業如何在混亂的市場中用價格戰這種手段來實現產業快速集中;同時,後面的背投電視成功也告訴了中國企業如何在打好第一戰之後繼續保持市場領下地位。
當然,長虹在成為中國彩電領域龍頭後,卻因為對於前景的迷茫,在發展遭遇到戰略邊界而多元化和國際化時期的艱難,都給中國無數企業寶貴的經驗教訓。
這是中國發展最快的企業,最早進入國際市場的企業。
只不過,因為沒有經驗,最終,還是一個強悍的企業,卻沒有成為世界領域的龍頭,僅僅只是中國電子領域的第六名……
現在,謝凱來了,謝凱要插手了,一切,都會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