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廠房高達47米,在周圍都是非常空曠,第一次見到這玩意兒的美國人,也是極其壓抑。
美國人完全沒有想到,中國的4.5萬噸大壓機居然真的存在,而且所有的一切都是全新的,這就讓他們更有興趣想要全面瞭解。
不像上面的行車,清楚地標著“50T”這樣的資料。
這可以直接鍛造50噸的重型零件!
“4.5萬噸大壓機,是我們國內很多相關單位共同努力設計攻關而成的,總投資超過億美元……”新越鍛造廠廠長唐振華不知道為什麼上面要同意美國人參觀工廠,還是按照要求介紹著專案當初的情況。
“整臺鍛壓機全高37米,地上22米,地下7米,總噸位5000噸,年生產能力最高可以超過20萬噸大型鍛件……”唐振華的介紹,讓美國人臉上都變得嚴肅起來。
年產20萬噸的模鍛能力,這讓中國鍛造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平均一天才500噸左右的鍛造能力?
美國人顯然不相信。
尤其是這可以鍛造上百噸的特重型零件。
能上這上面鍛造的零件,一般都得以噸來計算。
中國人在隱藏他們真實的加工能力。
“現在生產什麼?”奧馬爾有些迫切地想要知道這臺大壓機加工時候的情況。
這樣的情報,對於美國來說,太重要了。
“運0改進後的主起落架,全鈦合金結構,毛坯重量2.5噸……”唐振華介紹著。
這是故意要求的,原本,大壓機是在生產超7A戰機的主體框梁,有了整體鍛造成型的框梁,超7戰機對於一些大載荷機動動作就不用擔心戰機會散架了。
之前跟美國雷鳥飛行表演隊同臺競技的那幾架超7A,下來後又不斷進行大機動動作的極限測試,有一架的主體框樑上已經出現了一些細密的裂縫。
那是西南鋁業三萬噸大壓機鍛壓出來的。
很快,加熱爐裡面的溫度就已經達到了,在美國人的注視下,50噸的行車輕鬆地吊起2.5噸重,一塊直徑不小燒得通紅的鈦合金毛坯就在眾人的注視下,被快速吊裝到大壓機工作臺上的模具中。
在工人的操作下,工作臺在液壓系統的帶動下,快速向著大壓機主體結構下方移動。
現場指揮在看到工人確定已經到位的手勢手,拿著對講機下達指令。
主操作檯上,操作員按下了綠色的啟動按鈕。
“嗡~”
一陣輕微的液壓聲後,上千噸的主橫樑均勻地下落,在巨大的壓力下,堅固的鈦合金塊跟模具接觸,冒出一陣煙霧,隨後如同麵糰一般快速地向著四周散開……
美國人的傲慢,在這一刻,被眼前沒有任何停頓的大壓機工作狀態下,壓得粉碎!
這不像自由鍛,有著龐大的噪音,也沒有火花四濺,卻讓美國人意識到,這玩意兒之下,任何鋼鐵都是麵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