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萬美元,真的沒法再降低了,低於這個價格,我們沒法做主了。”契科夫等人商量了一下,最終如此答覆。
肯定還能降低價格。
這年頭,RD33發動機,值不了這個價格。
尤其是蘇聯人,少的價格,一下子少25萬美元,肯定還能少。
“85萬美元!”謝建國也是跟這邊的人商量了一下,報出了這樣的價格。
完全就是蘇聯人殺價的風格。
甚至,到現在,還的價格,還沒有到蘇聯人報價的三成,而蘇聯人自己已經把價格降低了四成多。
蘇聯人報價,水分太多了。
謝凱清楚,價格還能壓,無論是蘇聯尋求改善跟中國關係,還是蘇聯人為了回收資金,他們都不會放棄。
一百臺,這也是一億多美元。
按照蘇聯的那種生產模式,成本絕對會低到一個讓人無法想象的數字。
換個時間,換一種社會環境,這種談判,都沒有可能成功。
想想當年,從老毛子手上搞發動機,國內付出了多大的代價,就可想而知了。
“謝,我們已經給出了足夠的誠意。”
“司機叔叔,既然都是老交情,咱們雙方又有著傳統友誼,要不這樣,每臺100萬美元,第一批訂購100臺,五年之內完成交付……所有資金,我們給現款!”謝凱橫下心,一下子把價格提高了15萬美元。
而且,在沒有設計成功的時候,就直接訂購一百臺發動機!
“你瘋了?我們的設計都還沒有出來,樣機也沒有開始試製!”謝建國卻率先跳出來反對謝凱的這種行為。
要是設計不成功,那些發動機留在手上,就浪費了。
五年內,根本就沒有可能進行大規模的裝備。
即使一百萬美元一臺,這也是上億美元的經費!
基地怎麼能負擔得了?
“150萬美元,一次訂購200臺,五年內全部交付!”蘇聯人也發了狠。
他們缺錢!
而且缺得太多了。
3億美元,可以多生產好幾十架米格29戰機了。
發動機?按照他們的成本價,都能生產超過400臺!
中國人訂購200臺,如何用,蘇聯管不著。
一旦用了,最後有需求,不得繼續訂購?到時候直接以物價上漲為由來漲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