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都不相信謝凱這說法。
孫宏則是琢磨著謝凱這提議的可行性。
東風動力廠組建後,渦扇6團隊跟渦扇8團隊跟相關技術資料都劃入了東風動力廠,整個動力廠一邊擴張一邊繼續改進這兩款渦扇發動機的設計,並且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實驗。
一直以來,都在不斷改進設計,增加發動機進氣端的溫度,以此希望獲得更高的熱效率,提高發動機的動力,可以讓使用的戰機擁有更好的動力系統。
之前說的降低溫度,並不是修改了設計後降低,而是實驗過進氣端溫度達到1540℃時整個發動機的試車。
效果很差,連續不間斷開車執行,發動機內部核心的渦輪風扇一部分僅僅工作一百多個小時就已經有融化的痕跡。
“超7自用型號,對發動機推重比要求並不高,我們需要的是可以提高使用壽命,降低單位使用成本的發動機!”謝凱提醒眾人,“為什麼不能試試?溫度不需要降低太多,卻能有效提升發動機核心零部件的使用壽命……”
謝凱並不是這方面的專家。
但是他卻覺得可以試試。
國內的很多技術專家,確實容易陷入誤區。
沒有經驗,大多數人都認為只需要提高進氣端溫度,提高熱效率就能提升發動機推力了。
“除非現在能取得突破。既然沒有辦法,就換個思路,尋求別的方向。本來只是中推發動機,如果需要更大的推力,直接等著使用渦扇10啊!現在連用的都沒有!”說到後面,謝凱有些冒火,“設計是現成的,超級計算機中用來驗證的模型也是現成的,只要修改設計,模擬論證一下,不合適就沒有必要去搞了,這花不了多少時間。”
沒有人這樣去考慮過問題。
發動機,不都是應該這樣麼。
“這樣確實有可能,只要滿足使用條件,進氣端溫度降低一些,使用壽命能提高很多。”孫宏則是認可了謝凱的說法。
從謝凱提出來,他就在琢磨。
之前沒有考慮過。
“孫總,這……”有人不滿意了。
“事實就是如此,我們考慮問題,一直都是希望發動機擁有更強的推力,而不是放棄最求更高推力,首先追求滿足使用壽命……”孫宏沒有絲毫客氣地反駁,“這是我們固化思維導致的,設計跟模型都是現成的,很快就能論證這樣的方案是否合適。”
孫宏能認可這樣的反感,謝凱也是意外。
不過並沒有表現太多,直接這樣看著孫宏。
孫宏一臉尷尬,“謝顧問,這確實是我們思維導致的問題,之前沒有考慮過,我們立即建模,用超級計算機模擬……”
“需要多長時間?”謝凱原以為,需要很長時間。
發動機結構修改,模型跟引數等,都需要重新設計跟調整,建模不是容易的事情。
幾個月,已經是比較短的時間了。
“我們已經有了固定的公式,模型跟引數的修改,只要不修改大體設計,直接修改一些引數就可以,先期只用來驗證,降低溫度,以此來確定發動機工作使用壽命,如果真的可行,再修改設計,只要三天時間就能論證這方案是否可行……”孫宏急切地說道。
既然只要三天就能知道降低溫度的方案是否可行,謝凱也不介意等三天。
“你在這邊盯著,如果可行,到時候回來給我們說一下。”龍耀華跟李明山兩人可沒有謝凱這樣多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