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6章 起步就逼近殲10B跟殲10C的十號工程
“首長,這有很多不一樣的,雖然都是鴨翼加大三角翼的氣動外形設計,十號工程在設計過程中,由於很多技術得到突破,得到超7的驗證,十號工程的一些設計都是遠高於超7的……”
為了向首長證明,這並不是放大版的超7A,作為總設計師,宋大佬開始介紹細節設計。
“超7尾部沒有尾翼,而十號工程增加了一對差動尾翼,可以進一步提供機動性……”
殲10跟超7在外形上看,如果沒有注意,確實會認為很相似。
十號工程所選擇的外形氣動佈局,早在86年就已經完善了,這並不是直接全新設計,國內考慮到工業水平跟技術基礎,對十號工程提出的效能指標並不是特別高。
按照國防建設的需求,採取戰略防禦國防政策,空軍希望的是擁有如同法國幻影2000那種的全能飛機,畢竟軍費少,而且執行防禦任務。
如果按照效能指標,最終開發出來,不僅是滿足空軍需求,同時也可以提供給海軍用於海防。
當然,軍方對十號工程的要求是能充分滿足國土防空任務的同時,還擁有超過強5對地攻擊能力的綜合戰鬥機。
“鴨式佈局近距耦合對於提升機動性有著很大作用,而國內在這方面研究也比較成熟,透過超7的驗證,改進當初殲9的一些技術,從理論上講,效能將會比要求的提升一部分……”
對於十號工程,空軍等都是非常期待的。
畢竟目前國內的主力戰機還都是殲6,先進一些的也就是殲7跟殲8II。
十號工程,從一開始就瞄準的西方三代機標準。
哪怕引進了蘇27的技術,蘇27還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戰機之一,造價實在是太貴了,維修等也是有著很大問題,很多核心部件得引進不說,蘇27的軟骨病也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目前這樣的方式確實非常不錯,不僅可以節省大量經費,同時也能讓技術得到驗證,更加成熟,節省下來的經費可以用於更高效能的設計論證等。”謝凱一臉笑容。
殲10比歷史上原型機制造早了三年,雖然這時間提前的不多,在效能上卻提升了很多。
殲9這款高空高速的戰機,78年就已經下馬;一方面因為經費,另外一方面則是因為技術難度太大。
在殲9下馬後,611就在利用殲9剩餘的經費繼續研究一些基礎技術,後來404跟巴基斯坦合作,搞超7戰機,這就使得很多技術可以進一步論證。
超7只是一款輕型戰機,主要作為高階教練機使用,技術等方面,同樣是採用殲9的基礎。
不追求高空高速,技術難度相對來說小了很多。
何況超7從一開始就沒有什麼苛刻的技術要求。
龍耀華跟李明山等人聽著彙報,對比著眼前這架尚未完成裝配,內部電子系統等甚至還沒開始裝的戰機跟超7的差別。
確實有著很大的不同。
“首長,超7甲乙兩個型號,並不適合我們空軍使用,否則將會擠佔殲10的未來發展前景。雙發的超7,在某些方面,甚至還不如米格,唯獨空中機動性要好一些……”謝凱的話,把眾人拉回了現實。
超7成功了,取代了原本歷史上的梟龍。
即使紅旗集團不願意繼續搞下去,巴基斯坦方面都不會同意。
他們需要更先進的戰機。
在美國人拒絕向他們交付F16戰機的情況下,隔壁三哥家卻不斷地從蘇聯獲得米格29,蘇27這些先進戰機,同樣沒錢的巴基斯坦空軍就指望超7系列戰機來提升空軍的作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