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科研單位,需要資金投入來維持;生產線,需要訂單來維持;甚至,很多蘇聯留下的武器裝備,都需要資金來維護保養,缺乏維護保養,那些裝備很快就會報廢……
2800萬美元,生產製造伊爾76,甚至還會有微弱的利潤。
換成烏克蘭,要是誰願意採購安124,只要不虧本,他們也會同意出售的。
一架飛機的沒有利潤,但是這架飛機生產過程中,帶動的產業,會讓很多人有工作機會。
“你們覺得多少價格合適?”維托爾直接開口問柳東盛。
漫天要價,落地還錢。
現在賣二手裝備的,沒有什麼地位。
誰讓蘇聯造那麼多?
截至目前為止,整個蘇聯,製造了超過700架伊爾76,無論是軍用,還是民航,都有大量數量在服役。
俄羅斯繼承的數量,也就不到一半,可伊留申設計局跟製造工廠都完整地被俄羅斯繼承了。
舊的沒有賣出去,新的也可以製造出來。
整個俄羅斯境內有著太多航空設計製造單位,競爭本來就激烈。
賣出去,拿到錢,比放在手中生鏽要靠譜很多。
“1500萬美元!”柳東盛報出了一個讓對方根本無法接受的價格。
1500萬美元,買一架運10都不夠。
這可是伊爾47。
“你們這價格,沒法談下去了!”維托爾暴怒,“根本就不是有誠意的價格。要知道,圖154都比這價格高。”
“二手圖154,有人買過,價格不過800萬美元,這已經是圖154的兩倍了,何況,我們還不知道需要花費多少維修經費。究竟失去了多少核心零部件,採購也絕對不會容易,以目前你們跟俄羅斯之間的關係,我想很難搞到伊爾76的關鍵核心配件……”羅峰繼續做惡人。
800萬美元一架的圖154,跟伊爾76這種軍用運輸機根本沒法比。
“那是小噸位的民航客機,這可是軍用運輸機!”特拉剋夫強調著。
任何東西,只要沾上軍用,價格自然要高很多。
“飛不起來的軍用運輸機。”柳東盛提醒對方,“說不定我們採購了,都無法全部修復完成,有些飛機都需要拆卸作為零配件使用。”
價格差距太大,雙方根本談不下去。
“他給這樣的價格?之前收購那些零部件,也是他的人吧!”庫馬奇覺得自己已經無法壓制火氣了。
原本不打算提這一茬。
沒有證據,追究起來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何況現在的他們,根本就沒有資金去追查。
追查,又如何追查?
原本賣這些的,都是一些手中有點小權利的蘇聯軍官,這些人早跑到不知道什麼地方去了。
滿世界追查,這需要多大的人力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