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重生軍工子弟> 1821 瞧不上伊爾-76的技術資料?那搞安-124吧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821 瞧不上伊爾-76的技術資料?那搞安-124吧 (2 / 3)

而伊爾76運輸機秉承著蘇聯裝備一貫的特色——傻大粗,耐操,空重超過90噸。

大飛機,越重,使用成本也就越高,畢竟需要消耗更多的油料來維持飛行不是?

原本,國內航空工業基礎是學的蘇聯的,但是後來發展運10,就開始使用西方的標準,技術也向著西方靠近。

西方的飛機,因為材料跟工藝更先進,同等型別的,重量要比蘇聯的輕不少。

當然,也因為這些原因,西方的飛機在耐操程度上,是沒法跟蘇聯比的,在非洲草原上的狂野起降,同型別的西方飛機是沒辦法做到的。

“咱們的技術超越蘇聯?”工作人員有些不理解。

他也知道謝凱的性格,見謝凱沒主動解釋,自然也就沒有繼續問。

“伊爾76的製造資料如同雞肋?謝凱什麼時候這麼不重視蘇聯技術了?”柳東盛拿著手中翻譯過來的電報,問羅峰。

羅峰更是不知道。

“沒有別的?”

“有,凱哥說,先期搞的數量不能超過20架,之前在國內時候說的五十架太多了。不知道他又抽什麼風,過了這村就沒了這店……”羅峰還是有些惋惜的。

伊爾76運輸機,是好東西。

尤其是現在價格還便宜。

明天去看了空軍基地的伊爾76現實情況,直接就可以談價格了。

“其實20架的數量倒是不錯,整個烏克蘭境內擁有的伊爾76數量也不到50架呢,搞太多,麻煩。即使兩千萬美元一架,這也得十億美元了……”柳東盛倒是覺得這數量比較合理。“可我就想不明白,他為什麼就瞧不上伊爾76的技術圖紙了。即使不仿製,用來參考學習,也是不錯的啊。”

以柳東盛對謝凱的瞭解,從最開始,謝凱一直都最希望搞到的是來自蘇聯的技術資料。

搞到資料,不是為了自己直接用圖紙來製造,而是研究蘇聯的技術過程進行學習,彌補國內的不足。

404基地是一個科研基地,如果一個專案從頭開始搞,搞成功也會跟國際上有不小的差距。

如果站在他國科研基礎上,學習的過程中消化,加以自己的理解,然後再開發更先進的出來,這起點就會高很多啊。

謝凱怎麼就轉性了呢?

要知道,蘇聯境內,可是有不少收破爛的,連各種工廠裡面的廢紙都收購,運回去加以整理,作為學習研究資料使用。

現在居然瞧不起伊爾76的製造圖紙。

難道是因為搞了太多技術資料,謝凱膨脹了,膨脹到瞧不上伊爾76技術圖紙的程度了?

既然這樣,謝凱應該是想要安124這種世界最大戰略運輸機的圖紙了。

“搞安124的圖紙?小舅,這個難度太大了。紅旗集團不是跟安東諾夫有很多合作嗎?之前才引進了全套安22戰略運輸機的設計製造圖紙呢!”

羅峰被柳東盛的喃喃自語給嚇到了。

安124魯斯蘭運輸機,是目前世界上除了安225外,最大的軍用運輸機。

空重175噸,最大起飛重量405噸,載40噸貨物可以飛行11500千米,120噸也能飛超過4300公里的航程。而且還有一款150噸運輸能力的型號。

一架,僅僅成本,都得數億美元。

整個蘇聯都生產不了多少架。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