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他們無法容忍的。
謝凱要是在這方面以公謀私,基地損失將會非常大。
利用基地的資源,很快就能讓那些有潛力的公司快速發展,等到發展起來,把手中的股權再高價賣出去,利潤絕對會很高,風險還不會多大。
基地稽核一個專案,只要風險稍微高一點,都不會投入。
這也是一件比較無奈的事情。
基地太龐大了,資金鍊卻不能出現任何問題。
一旦資金鍊斷裂,影響的將會是整個基地,甚至跟基地有業務往來的單位。
“基地的錢,能投資所有領域麼?汪叔,基地的戰略,是投資國營企業跟高科技民營單位……而我們投資的,則是以民營企業為主,民營企業比國企更難獲得發展資金……”謝凱說出了自己的計劃。
改革開放十多年了,老爺子尚未南巡,目前社會上還普遍存在姓資姓社的問題。
不過,國家早就已經在重視這方面。
老爺子南巡發表講話後,就會讓民營經濟快速發展起來。
在這樣的時候,謝凱無論建設工廠跟公司的規模有多快,都不如投資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缺乏資金擴張的公司速度快,而且這些公司,只要是實體單位,稍微有點技術能力,都能很快發展起來。
十億美元要是全部投資出去,哪怕有一部分企業最終會因為無法適應競爭激烈的市場被淘汰,那收益,也會龐大到嚇人。
問題的關鍵是需要有人來管理這樣的投資公司。
這年頭,隨便一個民營公司投資三五十萬,都已經不得了了,需要投資數百萬上千萬的民營公司,已經能看出市場前景了。
“你的意思是用這筆錢作為基地投資領域的補充?”汪貴林來了精神。
終究,還是對國家發展上心。
“可以這樣認為。基地為了資金安全,投資風險肯定不能大不是?民營經濟幾乎不會投入……”謝凱歎了口氣。
國家資金投資民營企業,在這年頭,幾乎是不可能的。
哪怕老爺子過兩個月南巡後,國企依然瞧不上民營企業。
很多民營企業中有國企或集體經濟的股份,都是因為在老爺子南巡講話之前,民營企業為了發展,都是掛靠在集體所有制企業名下的,這也造成了很多糾紛,讓一些本來有很好發展勢頭的企業最終破產倒閉,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
“民營經濟發展雖然快,卻因為資源等問題,發展速度會很慢,投資並不是太合適,而且面前國家對民營經濟的政策也不是很明朗……”汪貴林皺起眉頭看著謝凱。
在他看來,民營經濟真心不行。
比如,黃金髮等人那種投機倒把的公司,一旦有風吹草動,很容易就會受到打擊。
到時候,謝凱的投資將會全部打水漂。
“政策很快就會明朗。這些年,國內經濟高速發展,主力依然是集體所有制企業,無論技術基礎還是資金、政策,可民營經濟發展速度也很快……”
汪貴林有這樣的認知很正常。
他有看不起民營企業的資本。
404的投資,動不動都是以億為單位,入股長虹等,更是數十億的資金砸進去。
而國內市值能上億的民營企業,現在幾乎找不出來。
習慣了大手筆投資,對於小公司,誰還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