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最早畢業的一批恢復高考後的大學生,到現在畢業也剛剛十年,還沒完全成長起來。
何況,老三屆的,404根本就沒有搶到多少。
404大規模接收的第一批人才,也已經是88年了。
到現在,這些畢業生在基地各個領域也沒有到達獨當一面的程度。
基地跟全國一樣,出現了人才斷層,嚴重影響了發展。
必須等到年輕技術人員成長起來。
“收縮擴張,也是為了讓新興產業獲得更大的投入。一旦這些機會失去了,好不容易得到的先機就會失去。”
謝建國嘆了口氣。
他整天忙的都是這些事兒。
各個單位都在要人。
“數字訊號,在歐美國家,軍用的數字技術基本已經成熟,並且用到了各種軍品產品上。轉換成民品的速度很快,我們如何跟他們競爭?何況,我們在這領域屬於新進入,沒有品牌,一旦不能在一開始就快速獲得品牌效應,能得到的市場份額極少。無論技術儲備,還讓人才儲備,我們都沒法跟熟悉國際市場的老牌公司競爭!”
謝凱沒有理會汪貴林跟自己父親。
明知道問題在哪裡,依然不願意去利用國際上的人才,完全是思想有問題。
改革開放到現在才十來年時間,雖然已經取得了很大發展,可管理方面跟國際差距很大。
之前國內的出口,都是出口各種基礎工業產品跟農業產品,沒有多大競爭力,也很少遇到各種國際上的競爭。
現在隨著國內工業發展起來,出口的工業產品越來越多,不僅是404面臨相關人才缺乏的困境,其他公司同樣如此。
歐美各國跟中方合資的任何企業,高管幾乎都是他們的人。
一方面,為了獲得控制權,另外一方面,中方在管理上跟世界先進水平有著很大差距,不適合企業未來發展。
“這事情確實得反思。”汪貴林嘆了口氣。
謝凱說的,確實嚴重製約著基地的發展。
問題是客觀存在的,大家都知道,卻沒有人願意去面對。
“發展,不僅要著手佈局未來產業發展,更要配套跟得上。無論工廠規模多大,技術多強,沒有合適的管理人才,管理水平太差,都發展不長遠,國內有不少前些年發展勢頭很猛的企業,現在不死不活,甚至瀕臨破產倒閉……”
越往後,國內這樣的企業就越多。
管理水平落後,效率太差,投入與產出嚴重不成比例,很多單位資不抵債……
最終會在本世紀末期形成規模最大的下崗潮。
這些事情,謝凱不說,基地高層管理也在重視這問題,不然怎麼可能同意現在收縮擴張?
從八十年代末期開始,他們為了加快發展,就在接收一些底子比較厚的破產單位。
之前國資委甚至想讓他們接收上百家瀕臨破產的國企。
“紅旗集團現在面臨最大的挑戰,跟面臨的機遇一樣,都是進入國際市場。國際市場我們不熟悉,而競爭又非常慘烈。不進入國際市場?國際上的大公司會放棄我們國內這麼龐大的市場麼?僅靠國內市場,不足以支撐我們未來的發展。”
管理者們以前考慮問題,並不是站在謝凱這樣的立場上。
考慮得更多的是基地如何保密,考慮技術如何不被別人竊取。
畢竟,國內基礎很差,很多都是從仿製開始。
如何在國際競爭同時,保持國內現有市場份額,同樣在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