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後,航天從白手起家到現在技術也排在世界前幾,可跟最前面的美國、蘇聯技術差距還是很大。
自己在發展的時候,別人同樣也在發展。
只有奮起直追,才能追上。
國際上在這些先進的領域,為了防止中國超越他們,根本就不會讓中國參與到合作中去。
全世界都知道,中國人的學習能力是非常恐怖的。
不限制,很短時間就會追上他們,甚至超越他們。
對於300億讓航天無法拒絕,航天準備跟他們談,謝凱從一開始都不是太關注這事情。
現在他正在北方某城市的機場裡面等著即將到達的3架圖154。
總共六架飛機,是鄭權用800車皮各種國內的輕工業產品、食品換來的,甚至通關的事情都已經辦妥了,貨物還有一部分沒有交接。
“咱們運10這下至少要少六架的訂單。”總航技總經理王成峰抱怨著。
向來,404出口的一些業務交給他們,現在連進口業務也給他們了,還是沒有國內適航許可的圖154。
這生意,利潤不高。
“沒事兒,運10不差這點訂單。”謝凱無所謂地說道。
現在他已經接受事實了。
“咱們要是有錢,也不會選擇這飛機不是?”一旁來自川航的連昆尷尬地笑了笑。
圖154的價格要比運10便宜不少,而且運載量也比運10要大一些,同樣的錢,只能買4架運10,卻可以買六架圖154,還有國產大飛機團隊幫他們提供後勤保障,如何不要?
會算賬的,都會要。
這也不怪他們,一開始川航是準備買運10的,波音跟空客的太貴,國家不僅不撥款,更不會給外匯。
只能從國內想辦法。
要不然,靠著運7跟運12,如何發展壯大?
首都航空等,因為地方政府經濟實力強,都是進口的大飛機。
名航總局從秦飛訂購的運10,也分配不到川航中。
他們即使訂購了,也要等到前面訂單交付完成才行。
時間就是金錢,誰都不願意等下去。
“來了!”
空中,已經可以看到三個小黑點。
這三個小黑點,組成一個三角形編隊從北方飛過來。
“這些飛機上,都是蘇聯飛行員?”一直沒有吭聲的郭懷義問謝凱。
這些龐大的飛機,距離他們越來越近,看得也就越明顯。
每一架的間距都非常近。
中國飛行員可不會幹這樣的事情。
“算是咱們中國的飛行員。原本是蘇聯飛行員,在咱們國內工作好幾年了。”謝凱說到。
有不少蘇聯飛行員透過最早跟著謝凱的弗托里亞克的聯絡,想要來這邊工作。
弗托里亞克在這事情上向來不遺餘力,誰讓他每招募一個,謝凱就給他上千美元的獎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