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研究所很多資料跟裝置都被人給賣了,他們即使回去,還能幹什麼?
總部大佬旁邊,有著一大片低矮的大樓,外面看跟廠房沒有太大區別,到了裡面才發現,跟外面破舊的環境不同,裡面看起來非常新。
“這裡,以後就是你們工作的區域。這是航天相關技術的研究中心,主要負責載人航天等領域……”謝凱帶來的,都是火箭相關的專家。
現在只有五個人來找自己,而這五個是這批蘇聯專家中最有價值的。
他自然不藏私。
一行人到達的時候,航天研究中心到處都是堆滿的箱子。
裡面碼著各種資料。
每個箱子都有編碼。
“趕緊的,按照編碼往資料室搬,那誰,小心一點,那裡面都是精密儀器……”褚光源親自指揮著一幫年輕的技術人員搬運這些打包好的技術資料跟裝置。
“你們怎麼來了?”褚光源看到謝凱幾人,隨口問道,見後面跟著幾名蘇聯人,更是不解,“不是說三天後才會需要?這些早上才到,歸置起來都需要不短的時間。”
“諸位,這是褚光源所長,以後他直接負責你們的工作協調。”
謝凱給雙方介紹著。
“歡迎,歡迎!大家以後有什麼問題,都可以直接找我。”褚光源跟蘇聯專家們一一握手。
眼神炙熱得讓蘇聯人都有些受不了,心中嘀咕這人是不是某些方面不同尋常。
“我帶他們看看各個實驗室,先去看泵後搖擺技術研究室吧。”謝凱覺得,這個技術才是關鍵。
泵後搖擺技術,是大推力發動機的敲門磚。
只有航天強國,才知道這技術的重要性。
重型運載火箭,不是簡單地放上幾臺發動機,就可以起飛的。
美國人研究的最大火箭土星5號,高度達到1106米,總重量30385噸,總推力卻只有3400噸。這玩意兒,在七十年代就已經讓美國人承受不起高昂的造價而封存了。
蘇聯人技術領先,擁有把搖擺裝置後置到火箭發動機後部,用很小的擺動就能實現推力向量變化,從而使得發動機結構更緊湊,火箭總體佈局都能更最佳化。
就因為有這技術,蘇聯最強悍的能源號,總高度60米,總重量只有2400噸,總推力卻達到3200噸。
無論是運載力,還是成本,都遠低於美國的土星5號。
謝凱清楚,哪怕是三十年後,能源號依然是全球最大運載力的火箭。
能超越他們的,估計也就只有幾十年後的中國了。
蘇聯在火箭技術上,能領先科技比他們更強的美國,就靠的是集中全力的開發。
這讓蘇聯技術發展很快,很多技術在幾十年後依然能領先全球。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讓蘇聯把自己玩破產了。
蘇聯玩不下去了,底子已經有了,完全可以讓紅旗集團繼續扛著蘇聯人科技研發的大旗,在某些領域繼續前進不是。
“這裡面的資料,都是關於泵後搖擺技術的,實驗裝置等,也都是這方面的……伊萬先生,如果你們覺得還有什麼需要的沒有,請向褚光源所長報告,我們會在最短的時間內提供。”謝凱指著同樣有著不少箱子,工作人員正在安裝裝置跟歸置資料的實驗室說到。
這裡面面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