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技術人員跟家屬就住在機場附近,這不合適。
謝凱在飛機上沒有休息,一直琢磨問題,直接就跑到基地的招待所裡面休息。
在基地的家裡,常年都沒人住,莫齊回來,倒是會去打掃,經常都是打掃一天,第二天就離開了,謝凱嫌麻煩。
招待所裡面的各種東西都是齊全的,乾淨衛生,唯獨不好的就是裡面的各種傢俱什麼的都比較陳舊了,很多都是二十多年前基地剛建設時候的。
反正基地也沒有打算在這裡面投入多少。
接待外賓也是這條件。
不滿意的,可以不住,反正外面不能亂走,也沒法隨意就離開。
“前面這一片,都是新修的,基地不少沒有分到房子的幹部職工都在問,什麼時候分這邊的房子。”
第二天一大早,孫玉成就帶著謝凱幾人往蘇聯生活區所在區域而去。
這片就是謝凱他們從小玩到大的沙棗林。
看到眼前的這一片,已經再也找不出一點昔日的模樣。
整齊劃一的蘇式小別墅依小山而建,山腳下的溝裡,則是一棟棟五層高的宿舍樓。
跟外面的新建小區一樣,這裡面的綠化工作搞得不錯,到處都是樹,地上也不再是以前那樣的沙子。
小區的綠化,整體上比周圍區域都好。
全部用圍牆圍了起來,以後基地的孩子們就少了一個撒野的地方。
幾棵歪脖子的沙棗樹,靜靜地立在入口處。
“這裡面可以入住3000戶,山上的別墅都是獨立的,有院子,也根據地形,平整出了一些大小不等的花園……”
這是鄭宇成根據謝凱的想法一手打造的,謝凱從來都沒有來看過。
“說實在的,我都想住這裡面來。”孫玉成了解裡面的環境,帶著謝凱幾人往裡面走去。
目前這邊的基礎設施都已經建造完成,每套房子裡面,都有冬天供暖的設施,廚房只能使用液化氣。
基地附近沒有天然氣田。
普通人家,很多那都是使用煤球爐子做飯的。
“看看房子裡面吧。”謝凱看著小區外面,他自己都動心不已。
這跟基地原本修建的那些幹部樓不同,一棟棟的,沒有注重綠化,也不是非常注重各種基礎設施配套的。
為了讓那些離家萬里來基地幫著發展科技的蘇聯人有家的感覺,很多地方都是有著濃厚的蘇聯特色,特別是房間內部的裝修。
地上都是木地板,廚房不是按照中國家庭需求而設計,甚至內部裝飾,都是有著蘇聯風格……
“不錯,非常不錯。他們一定會喜歡這樣的環境的!”
“你小子倒是不操心,你不知道你提要求的時候,都只是簡單的幾句話,卻讓我們多幹了多少工作,裡面的很多擺件,還都是鄭權從蘇聯搞回來的,一些佈置,也是他根據在蘇聯境內看到給我們建議搞的……”鄭宇成雖然在抱怨,可他臉上掩飾不住得意的神色。
這事情,他確實用心辦了。
成本多花了不少,可比起那些技術人員能創造的價值,這點根本算不上什麼。
技術經驗,那不是花錢就能買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