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蘇聯裝備很廉價,我們可以收購,然後毀掉……”鄭宇成是這樣的目的。
謝凱看著他,翻了白眼,“鄭叔,你覺得我們能收購多少?蘇聯坦克常備都是超過50000輛,裝甲車數量也差不多……”
鄭宇成這樣的想法,根本就不切合實際。
他們沒有足夠的資金。
即使有足夠的資金,幹這樣的事情,也是得不償失的。
“難道就任由這樣的繼續?實在不行,咱們也可以透過我們的關係,收購一批蘇聯裝備,賣給那些沒有什麼錢的客戶……”鄭宇成有些不甘心。“我們不自己用,賣就是了。”
他想得簡單,反正這影響到了他們的利益,還不如自己折騰一把,然後從中獲得一點利潤來得實在。
可謝凱不同意。
“無論是戰機,還是坦克,或則軍艦,都不要,我們只要技術跟相關人員……”謝凱想了想,終究還是放棄了某些想法。
烏克蘭在脫離蘇聯後,國內繼承了蘇聯很多戰略核力量。
圖-160、圖-95、圖-22M等戰略轟炸機,還有一系列的洲際導彈、巡航導彈,將近4000枚核彈頭……
這些戰略力量加起來,超過中國、英國、法國三國加起來的總和。
而最終,烏克蘭自廢武功,在美國跟歐洲的忽悠下,所有的戰略力量全部自己毀掉……
“圖-160之類的戰略轟炸機,空射巡航導彈等,國內都沒有,咱們得搞點吧?”鄭宇成不滿。
國內在這些方面,都是空白的。
目前,PLA空軍的轟炸機,依然是老邁的轟-6,腿短不說,載彈量還小。
要說不眼饞,那是假的。
可謝凱知道具體情況。
如果他們去搞這些,應該沒有問題,但是卻會阻礙國內這些方面的發展。
在未來,圖-160這樣不具有隱形功能的戰略轟炸機,只能當靶子。
要是有了那東西,轟-20還能早點出來麼?
&n 才能讓基礎更加紮實。
打好了基礎,未來發展也就更快了。
靠著買,技術消化完成都會受到很多影響,而且在發展的時候,受到現有技術的思路影響,最終只能在別人的基礎上去修改,去發展,那樣反而慢了。
最明顯的就是殲-20。
國內沒有任何基礎,在沒有任何經驗的情況下,從最初的九十年代末期立項,然後到2011年首飛,只用了十多年。
之所以這樣快,一方面是國內工業基礎上來了,另外一方面,就是在殲-10研發過程中積累的技術經驗。
殲-10是蓉城飛機廠自己搞的,殲-20也是,沒有任何經驗借鑑,所以快,而且達到了世界最先進水平;而從蘇聯得到了蘇-27所有技術的沈霍伊,一直在這技術上啃了幾十年,最終弄個不倫不類的殲-31出來,連巴基斯坦都瞧不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