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解決了這技術,在大推力火箭發動機的研究上,就能取得很大突破。
國內目前連85噸推力的火箭發動機都還沒有完全成熟。
從蘇聯國內的火箭發動機推力,早已達到數百噸。
這些基礎,是國內同行沒法比的。
yf77氫氧發動機這種用於長征5號的發動機,可靠性尚未完全解決。
yf100氫氧發動機,甚至要等到10年之後的2000年才會立項,最終在度過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後才完全定型。
即使這樣,yf100的推力也只有120噸。
在火箭發射方面,由於國內沒有大推力火箭發動機,只能在採用多臺發動機捆綁的方式,提供強勁推力。
這樣不僅讓火箭的運載能力降低,也讓故障發生的機率增加不少。
火箭發動機使用的數量越多,出現故障的機率也就越大。
謝凱正是清楚這一點,加上基地對航天領域的技術需求越來越大,想完成全球衛星定位、導航系統,在外太空建立空間站以給相關的科研專案獲得真空環境,都必須要更先進的火箭發動機技術來提升運載效率,降低發射的單位成本,都必須先進的火箭發動機。
“車裡的大部分專家,都是來於莫斯科郊區的動力機械生產聯合體。這家單位是整個蘇聯,甚至全世界火箭發動機技術最先進,美國人在這個領域,也沒法跟蘇聯人比……”
鄭權的話,讓謝凱深有同感。
蘇聯解體後,大毛甚至靠著rd180火箭發動機的出口,養活整個發動機製造企業,度過了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蘇聯解體到21世紀初這段艱難的歲月。
美國這個號稱世界第一科技強國的國家,在97年時,也跟動力機械科研生產聯合體簽訂合作協議。在雙方合作專案中,要求俄方在2018年年底,向美國交付100臺rd180火箭發動機……
要知道,這種火箭發動機,一臺價值1千萬美元!
謝凱沒有打算去搶美國航天提供給俄羅斯的訂單,那樣會讓整個俄羅斯崩潰的經濟雪上加霜。
甚至,讓更多高科技企業破產。
可不搞技術,以後要在航天領域發展,就得進口火箭發動機。
大毛不靠譜,經常在發動機這一塊卡人脖子,謝凱比誰都清楚。
紅旗集團要想降低成本提升技術,並在航天領域有所發展,就必須搞自己的技術。
大推力發動機是最基礎的。
想到這一切,謝凱只歎了一口氣。
鄭權這完全是運氣好。
過段時間,大毛政府反應過來,根本不可能讓誰挖走他們的火箭相關專家。
這是他們最核心的技術領域。
也正因為如此,在蘇聯解體後,大毛那麼長時間都能向美國、歐洲甚至全世界出口大推力火箭發動機。
就因為他們掌握著核心的先進技術,成本相對低廉……
“真沒辦法解決這些問題?我的人在車上已經安撫不了了……”鄭權問謝凱。“為了把這些人弄回來,之前已花了3700萬美元……”
“才花這麼一點,有什麼大不了的。這成本不高,僅是那一百多名技術專家,產生的價值都可能上百倍甚至上千倍……”謝凱不在意花多少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