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了,咱404基地當初情況多差,誰都知道。而現在,那裡已經變成了一座城,甚至超越了原本最巔峰的時期,或許,未來這座城會更強大……”
謝凱一臉憧憬。
404基地這些年的發展非常快。
大量科研專案直接就留在祁連山裡面。
“咱們那地方,終究條件是太差了一些,沒有在城裡面舒坦啊!”
鄭宇成提醒著謝凱。
隨著國家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建設更是日新月異,幾乎一天一個樣。
無數人都羨慕城市生活。
在基地裡,除了工作,很少有其他。
連娛樂活動都非常少。
“羨慕外面繁華生活的,不適合在基地獃著。咱們不是有很多民品專案麼?到時候調查一下,基地裡相關人員,如果有意向到民品單位或離開,就把他們調離出來吧……”
謝凱也沒想強行讓所有人都待在祁連山裡。
為國家奉獻,並不是一句話,需要身體力行。
國家軍工科技的發展,都是靠著無數放棄繁華生活的科學家及技術人員默默地付出,一直堅守在自己崗位上。
搞科研,就要耐得住清貧,守得住寂寞。
祁連山那地方,條件不如外面。
可再裡面搞技術研究,跟其他單位相比,好得太多了。
基地裡面的科研人員,永遠不會為科研經費擔憂;不會為缺乏裝置而發愁;甚至各種生活配套設施都在逐步完善,豐富。
“蘇聯那邊,情況已經越來越差,咱是不是該動手了?”
兩人回到辦事處時,汪貴林已經在謝凱辦公室等著了。
汪貴林可沒有鄭宇成這麼閑,退休後,整天也是各種忙碌。
也不知道他整天忙什麼事。
“蘇聯那邊情況確實是越來越不容樂觀,現在幾乎所有單位都已停工,很多技術人員開始擺地攤,以此養活家人……”
汪貴林把自己得到的訊息向謝凱做了介紹。
蘇聯計劃,在好幾年前就已經開始佈局。
為了這個計劃,404投入不少。
甚至之前跟烏克蘭的技術合作,也都是在為這個計劃做準備。
“立陶宛那邊不是還沒獨立嗎?”
謝凱看著幾人。
在他的記憶中,好像是海灣戰爭剛剛結束沒幾天,美軍剛開始撤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立陶宛就第一個率先脫離聯盟,不再是蘇聯的一分子。
可現在眼看已經要到四月,國際上依然沒有傳出立陶宛脫離蘇聯的訊息。
“確實沒有,蘇聯內部非常混亂。而烏克蘭那邊,情況更是嚴重,他們已經無法再從蘇聯政府得到任何的撥款,就靠著和我們的技術合作支撐著……”
汪貴林疑惑地看著謝凱。
他不明白謝凱為什麼要問立陶宛的事。
立陶宛可沒有什麼先進的產業。
甚至沒有什麼技術值得國內重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