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現在已經做好了各種準備,武器裝備採購都讓美國感到擔憂。
伊拉克不發動戰爭,美國想介入,沒有正當理由。
要是美國沒有理由對中東國家開戰,絕對沒有可能如同對巴拿馬發動入侵戰爭那樣容易。
巴拿馬只有一條運河。
中東的石油卻關係到世界經濟命脈。
只要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或沙特,美國就可以幫助沙特或科威特這些跟美國簽訂軍事互助協議的國家,維護被入侵國家主權,派部隊直接參戰。
“只有透過大規模戰爭,才能讓國防部得到更多預算。必須要促使伊拉克人對科威特下手……”
國防部長費爾康同樣也是這想法。
總統如何他不清楚,下來後,為了防止國防預算不被削減的軍方開始密謀,要想辦法避免國會削減本來就開支緊張的軍費預算。
只有面臨戰爭,美國利益受到了威脅,國會才會批准撥付更多軍費。
蘇聯是徹底不行了。
居然也不像以前那樣跟美國叫板。
戰機不如美國先進,雖然搞了航母吧,美國航母十多個戰鬥群呢……
在去年12月20日,美軍發動了對巴拿馬的戰爭。
那時候不僅是為了維護美國在巴拿馬運河的權益,更是美國軍方迫使國會不削減軍費開支。
結果巴拿馬國防軍實力太弱小,戰爭根本就沒打幾天。
哪怕最開始的時候,諾列加指揮著巴拿馬軍事部隊對美軍進行頑強抵抗,可從戰爭爆發開始,僅僅八個小時,巴拿馬就失去了有組織的抵抗能力。
開戰15個小時後,美軍已經控制了巴拿馬大部分軍營,推翻了諾列加政府。
最終,一直到1990年1月3日晚8點48分,諾列加向美軍投降,戰爭全部結束。
可整場戰爭僅僅只用了15天,花費的成本也不過只有幾十億美元,根本無法說服國會不削減軍費運算……
在戰爭之前,美軍為了讓戰爭更艱難,僅僅只派了2.7萬的作戰部隊。
可在裝備佔有優,巴拿馬軍隊訓練也差的情況下,這場戰爭沒有達到美國軍方的目的。
反而讓國會覺得,美軍已經是世界上最牛B的軍隊。
現在以此為藉口,準備大幅度削減軍費開支。
現在,唯一適合做美軍對手的就只有伊拉克。
傻大木一直認為伊拉克是世界第三大軍事強國,野心勃勃,很影響美國在海灣地區的利益。
這是一塊絆腳石。
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讓伊拉克經濟疲軟,油田被毀。
伊拉克欠著數百億美元的外債,不僅要資金恢復油田重建,還得償還外債……伊拉克石油產量不夠,自然沒有多少錢。
一直在要求科威特減少石油產量,並且向伊拉克提供戰後重建經費支援等等。
伊拉克人正在損害美國的國家利益。
石油漲價,受傷最嚴重的就是最大石油進口國美國。
打伊拉克,對美國軍方來說,是最合適的選擇。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