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後勤管理負責人嶽林愁眉不展地抱怨著:“50億美元確實對我們有很大用,可生產能力不足……我和王主任核算過好幾遍,把配套的兄弟單位都加上,半年時間內也很難生產完成所有裝備,尤其是2000枚前衛防空導彈、2000枚天箭反坦克導彈,按照交付期,前面兩個月得準備材料等,至於四個月的生產時間,平均一個月至少需要生產500枚。”
謝建國同樣一臉擔憂。
他還真沒想過基地拿到這樣的單子也會為難。
“是啊,咱們生產能力不足,359坦克現在的產能,算上617廠,他們的產能調整了不少,剩下的產能,一個月也僅能生產30輛,加快速度勉強可以跟上,但原材料等方面供應不上……”
謝建國看著謝凱,不知道謝凱怎麼想的。
繼續說道:“363裝甲車生產起來倒是容易,可有個問題,363裝甲車使用的底盤和359坦克底盤一樣。發動機同樣由617提供,僅僅生產所有零配件,都趕不上時間……”
現在下單,兩個月內幾乎不會有成品出現,要到第三個月才會有成品裝備下線。
從原材料生產到成品,過程很長。
在完成伊拉克的訂單交付後,產能就變得過剩,剛調整了生產民品,再調整回來,根本不容易。
很多生產線都拆了。
如此一來,四個月生產這麼龐大數量的裝備,404的壓力更大。
所有人都為難。
之前為拿下科威特這50億美元,費盡心機。
現在科威特人同意購買兩條053H3導彈護衛艦,在價格上也沒做任何的商量,還加付50%緊急交付款。
卻又發現,產能不足!
交付期長,可以慢慢生產。
可為了拿下這50億美元的鉅額訂單,404同意了科威特人要求半年交付的條件。
沒錢時想拿到更多業務,現在大批業務擺在眼前,又沒辦法吃下。
“咱們產能不足,還有其它裝甲車生產單位呢!”
謝凱覺得,是時候讓其他單位加入進來了。
謝建國顯然沒理解謝凱的意思。
“整合541跟617的產能後,才發現無法在半年內交付這批363和359。照目前產能算,要完成交付至少需要十個月時間,原材料計劃等都需從頭開始排列,還得調整生產線上的其他產品。”
嶽林也支援謝建國的說法,“這事情不容易解決。”
“有什麼難以解決的?國內不是還有其它裝甲車生產單位嗎?256、618、627、674都有生產能力,由他們提供粗加工,我們跟其他單位精加工,再進行最後總裝,把配套單位範圍擴大。”
所有辦法都是在極端環境中被逼出來的。
為拿下這50億美元的業務,謝凱也顧不得利潤要分給別的單位。
256、618等廠都屬於國內裝甲車輛研究生產單位,之前這些單位加入由404發起的全國軍工技術聯合會,都是不樂意,還搞了不少事兒。
“那些廠的質量不容易控制,生產效率也沒不高,我們跟541、617就已合作了多年,大家彼此都瞭解要求,不容易出亂子……”鄭宇成顯然不想分業務給那些單位。
老傢伙記仇。
嶽林也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