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防部長,卡的齊姆此刻根本不會心疼一個營導彈要多少錢。
科威特人能齊射導彈,他們為什麼不能?
何況,地紅旗導彈,伊拉克有生產技術,數量遠比科威特多,成本更低。
只需把從蘇聯引進的薩姆2防空導彈改進,就能變成射程230公里的地紅旗。
更進一步改進,射程可達500公里,只是精確度差得太多,同時,當初沒有買到這技術。
伊拉克導彈部隊比科威特沒接受多少訓練的導彈部隊強多了,得到命令的第一時間,開始不斷計算座標。
每個座標都經過計算機精確計算。
就連導彈落點以及殺傷範圍,都是按照從老師那裡學來的進行嚴格計算。
他們不知道,這其實是火箭炮的攻擊方式……
得到命令不到一分鐘,整個營的導彈,全部發射升空。
同樣36枚導彈,從伊拉克境內拖著白色煙霧軌跡,向科威特瓦福拉的導彈發射基地而去。
並不是所有導彈都打擊對方的導彈發射基地,那實在是太過浪費了。
要是讓他們的老師知道,非得罵他們這一群瓜娃子。
對的,以前教導彈營的老師,就喜歡罵人瓜娃子……
本著不浪費的原則,一些導彈瞄準了瓦福拉這座城市。
科威特人炸他們的城市,他們就炸科威特人的城市。
科威特導彈營發射第二批36枚導彈再次襲擊巴格達之後,還沒來得及轉移,就遭到了來自伊拉克導彈營發射的同型別導彈打擊。
這些高速而來的導彈銀白色的彈體上,都標註著黑漆漆的DHQ1型號。
在這場戰役,科威特人跟伊拉克人開創了歷史先河——本應該精確打擊的導彈,被他們當成火箭炮,利用大規模密集飽和攻擊來達到打擊效果。
其實他們也沒錯。
當初賣軍火給他們的謝凱,說的這就是火箭炮。
只不過這火箭炮射程有點遠,精度有點高,價格有點貴而已。
伊拉克人也是無奈之舉。
沒有空軍確認目標,為了確保一次打掉對方導彈發射基地,讓科威特人失去對伊拉克目標的遠端打擊能力,必須覆蓋更大範圍。
對科威特人來說,並不在意這東西是精確打擊,還是密集飽和轟炸來產生效果。
只需要能打到敵國境內,給讓敵國對恐懼,甚至是因為擔心他們瘋狂報復從而撤軍停止戰爭。
瓦福拉導彈發射基地。
整個導彈營官兵已經打空了所有導彈準備,指揮部下令準備撤退,把導彈發射車還給沙特時,陣地上響起了淒厲的防空警報聲。
防空警報剛響起,一片密集的導彈就落在了陣地上。
打空導彈的發射車、電源車、通訊指揮車等,都在爆炸中被掀翻或直接被炸成零件亂飛……
一枚巨大的地紅旗導彈,直接擊中了少校指揮官的指揮車。
爆炸之後,整個陣地上再也看不到一輛完整的導彈發射車。
此刻,法赫德親王還在等待導彈營的訊息。
前線依然不停地在請求支援。
伊拉克的戰機在科威特空域到處亂飛,整個科威特城上空,一直不斷響起淒厲的防空警報聲。
薩馬科已經坐法赫德親王的私人飛機離開科威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