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副部長等人同樣心思沉重。
“中國人融合了我們跟蘇聯的技術,對我們來說,影響更大。”安斯尼奧說出了亞歷克斯沒說出來的擔憂。
“沒那麼容易融合,引進我們的技術,消化起來也非常困難。這次都是中國缺乏軍用技術,他們沒有多少技術儲備,甚至基礎配套都不完善……當年從英國引進貝斯發動機,到現在,中國都沒完成國產化。”
國務卿再次拿英國人出口給中國的貝斯發動機技術說事。
琢磨著中國會花多少年消化技術,會給美國利益帶來什麼影響的亞歷克斯並沒接話。
國務卿對中國人一點都不瞭解。
龍耀華等人沒有直接回去,到了404的辦事處。
他們聽取了關於美國代表團的一些情況彙報。
美國代表團今天什麼表示都沒有,只是在不停旁敲側擊地打聽中方跟蘇聯合作進展,都被巧妙避開。
其實接待美國代表團的成員們也不知道進展。
龍耀華看著404的幾名負責人,“現在怎麼打算?”
鄭宇成有些無力,“能怎麼打算?跟蘇聯人的談判是必須進行的,美國的技術我也想要,卻沒錢,胃口好,怕吃下消化不良……”
“美國方面的技術可以有選擇地引進,在某些領域,他們比蘇聯要強很多。要不然,甚至可能影響到現在的合作……”李明山提醒鄭宇成。
八十年代初期,和平典範專案啟動。
中國跟西方技術合作規模不斷擴大,合作範圍不斷增加。
從戰機到直升機,再到陸戰裝備的坦克等,雖然西方提供的技術都不是很先進,這也讓中方技術人員見識到了不一樣的技術發展體系,開了眼界,得到了培訓。
西方跟蘇聯走的技術路線不同,中方想要節省成本,在某些方面必須放棄蘇聯模式,引進西方生產技術來生產蘇聯的一些裝備,兩則結合,效果更好。
汪貴林見兩位大佬並不滿意他們的回答,試探著大佬的反應,“謝凱倒是想要全部吃下,他提出向美國政府貸款,同樣用輕工業產品償還……”
龍耀華跟李明山兩人皺起了眉頭。
看著謝凱,“這這胃口是越來越大了。你憑什麼認為可以再籌齊一個五百億?”
他們倒也沒反對,只是看著謝凱,讓他解釋憑什麼能吃下。
謝凱把用彩電、冰箱等電子工業產品來償還美國貸款的事情解釋了一番。
美國每年大量進口消費電子產品,主要進口國就是日本。
現在美國跟日本的貿易逆差不斷擴大,美國政府甚至使用各種見不得人的手段,依然沒法解決貿易逆差擴大。
彩電等電子產品換取美國技術,只要美國人同意,對雙方都有不小好處。
謝凱也知道,需要美國人同意這種方式。
對於這種交易,他沒任何把握。
美國可不像蘇聯,不缺輕工業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