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趙玉軍等人心中卻更是憂慮。
向來跟404沒有什麼技術合作的哈飛,這時候,同樣就這次404主動邀請他們合作的問題而召開高層會議。
404主動要求跟哈飛進行合作,這讓哈飛感到非常意外。
之前雙方並沒有什麼業務上的往來,也沒有技術上的合作。
曾經哈飛是想找404合作,跟對方比,無論是資金還是技術,都遠遠不及404,哈飛沒有任何優勢。
這就使得他們即使想要合作,也不好主動開口,對方的門檻太高了。
404主動找他們合作,還是規模非常大的合作,讓哈飛自然擔心對方是不是有什麼陰謀。
廠長羅志祥詢問著整個廠子的高層們,“大家都說說看法,這次跟404合作,對我們的利弊以及影響。”
書記袁克朗看了看羅志祥,再看看不說話的其他人,都不吭聲,不行。
把煙塞在嘴裡,狠狠吸了一口煙,才開口說道,“這次事情比較大,希望同志們都踴躍發表意見。404這次並不只是找我們一家合作,全國重點軍工單位都參與進去。飛機技術上,我們缺的一些技術,可以從很輕易得到。不過,對我們更大好處的則是民品的合作,他們可以提供很大的市場。”
袁克朗還是比較看好跟404的合作的。
那些一直都跟404合作,甚至給他們代工的單位,小日子都是滋潤無比。
跟404合作最大好處就是民品單位,那麼,哈飛還真的需要合作。
哈飛就靠著民品掙錢呢。
羅志祥看了袁克朗一眼,“運12可以藉著對方的出口渠道,獲得更多國際市場使用者,他們生產的是大型民航客機,秦飛生產的是中型軍用運輸機。我們的輕型飛機跟他們並沒有市場衝突,還能填補他們在出口市場的空白。”
這一表態,讓所有人都明白,廠裡的兩位主要負責人都偏向跟404合作。
幾分鐘過去,沒人發表看法。
袁克朗跟羅志祥都以為不會有反對意見,正準備討論他們拿出多少經費加入到404發起的軍工技術聯合會的時候,有人站出來了。
總工衛洪剛。
衛洪剛一臉擔憂地看著兩位主要領導,再看看其他不說話的人,心中憂慮更甚。
“大家是否想過,404這次從蘇聯引進的技術,對我們來說並沒太大用處,運12是按照北約技術標準設計生產的,引進蘇聯航空製造技術,是否適合運12申請歐美適航許可。咱們單位下一步工作重點,可是申請美國跟歐洲的適航許可證。”
運12專案是哈飛自籌資金搞出來。
在85年就已經取得了民航局頒發的民用飛機型號合格證,86年又獲得生產許可,同年12月開始出口。
搞出來後的幾年,得了不少獎。
87年獲得國家重大技術裝備優秀專案獎;88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87年,運12開始申請英國CAA適航證。到現在,英國民用航空總局對運12飛機進行的審查跟試飛實驗都即將結束,沒有出現任何不符合規定要求的,不出現意外,很快就能拿到英國民用航空總局頒發的民航許可證。
按照原計劃,接下來運12將向美國航空局申請美國聯邦國的適航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