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架龐大的飛機,安東諾夫方面公佈的載重量是250噸。
國際公認它的載重量會超過300噸,畢竟不僅內部貨艙可以裝貨,頂部貨架同樣可以搭載超過200噸的重物。
目前,國內連運10改造升級設計的150噸軍用運輸機尚未設計完成,未來三十年內要想達到這樣的設計生產水平都不可能。
安225最大運輸能力,都超過國內飛機最大起飛重量。
相比之下,美國空軍最大軍用運輸機C5只有118噸額定載重;安東諾夫的招牌,安124載重能力也只有150噸。
更重要的是,安225機身夠龐大,攜帶的油料也多,這就使得她可以飛得更遠。
全負載的情況下,可以持續飛行超過2500公里,也就是說在帶著300噸重量的貨物,這飛機能飛超過2500公里。
貨運量少一些,飛行距離將會更遠。
以前謝凱就知道,這玩意在攜帶200頓貨物情況下,可以飛4500公里;攜帶100噸貨物可飛行9600公里;最大油量時,整個飛機攜帶少量貨物可飛行15400公里。
這樣的飛行資料,對處於大山深處的404來說非常需要的。
對404未來佈局有著太大的作用了。
謝凱如何能不動心?
如何敢不動心?
除非他願意把6.5萬噸跟未來的8.5萬噸大壓機拱手送人。
從上飛機後,季米諾夫一直都在盯著謝凱這位年輕人。
透過柳東盛的介紹,他知道這位年輕人有很大能量,甚至可以影響中方那家企業的很多重大決策。
謝凱對這架龐大的夢幻飛機露出的那種渴望的眼神,是季米諾夫期待看到的。
應該找個機會跟謝凱好好溝通下,安東諾夫的製造廠,還有一架完工一半的呢,如果中國方面願意,可以生產出來賣給中國人。
只不過,現在不是談這事情的時候。
白彥軍同樣也在盯著這架內部空間龐大的大飛機流口水。
他和謝凱腦袋裡想的不一樣。
他想的是:國內跟蘇聯的工業水平差距太大了,目前404搞個150噸最大起飛重量的飛機都進展緩慢,蘇聯人搞的這玩意達到了人類航空製造的極限,要是能跟蘇聯人合作,或則把這個飛機團隊的設計師們挖一堆回去……
“白叔,咱把這飛機搞回去如何?”謝凱壓低聲音,問著白彥軍。
白彥軍被謝凱的話嚇了一跳,見周圍沒人關注他們,才鬆了口氣,“你可真敢想!你覺得這可能?蘇聯人只有這一架,根本不可能賣的。”
謝凱咧嘴一笑,“有些東西,不是花錢就可以買到的,說不定全套技術,我們都能搞到手。”
對於謝凱的話,白彥軍並沒有太在意,覺得這小子是在開玩笑。
這樣的軍用運輸機,蘇聯人再窮都不可能賣出來的,更不要說全套生產技術了。
即使蘇聯要賣,404也不可能出錢買這架飛機。
這樣龐大的飛機,得多高的價錢?
趙崢跟王成峰離他們很近,見這一老一小看著飛機嘀咕,謝凱更是雙眼放光,心中哀嘆了一聲。
果然應了王成峰之前那句話,這些狗大戶對這飛機動心了。
這些傢伙,果然是看到什麼好多東西都想弄到往他們單位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