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列克謝·斐德羅夫的要求下,其他的高官也同意,在跟中方合作過程中,透過技術出口或合作方式,讓米高揚系統更多地參與進來,分到更多的利潤。
這樣不僅可以彌補米高揚的損失,也可以讓整個蘇聯航空工業部跟軍事工業委員會獲得更多利益。
蘇聯是被逼得沒辦法了。
國內經濟情況到了即將崩潰的地步,面對如此龐大的中國訂單,自然希望得到更多利益。
忙碌了好幾天,才把各種要求、具體合作方案等包含在內的合作協議跟附加條件羅列出來,合作草案寫了厚厚的一大摞。
當蘇聯人抱著合作草案來找中國人,發現中國人不跟他們談了。
頓時蘇聯方面著急了——難道中國人跟西方某個發動機生產廠商達成了技術合作協議,用西方發動機來代替RD33?
這是蘇聯人一直擔心的事情。
跟北約合作,對中國來說,是更好的選擇。
可對蘇聯來說,將會是一個巨大的損失,不僅是超過2000臺RD33發動機的訂單丟失,以及其他出口技術搶中國人的錢的事情無法實現,還有至少兩百架蘇27的訂單!
要知道,蘇聯人算了,僅僅是這些,可以從中國人手中拿到至少上百億美元。
在跟白彥軍等人見面的過程中,蘇聯人就發現,白彥軍等人的表現一直都是興趣欠缺,愛理不理,完全是心不在焉的狀態。
這讓蘇霍伊的人更加擔憂合作無法搞定。
回去後,米哈伊爾就跟斯科勃林等人討論,分析中國人跟西方國家達成合作的可能性有多大。
無論怎麼分析,他們得出的結果只有一個——中國人拒絕跟蘇聯合作,放棄採購RD33發動機,只能是跟西方國家達成了合作,西方國家會向中國提供同型別的發動機。
甚至還可能給中國提供一些中國需要的技術!
蘇聯人如何能承受這樣的結果?
“不行,不能任由事態繼續發展,一旦失去機會,蘇霍伊將會面臨更大危機。”米哈伊爾在房間裡面如同熱鍋上的螞蟻,走來走去,滿臉擔憂。
切爾瓦科夫也一臉沉重地點頭,失去了中國的訂單,確實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印度人同樣希望獲得蘇27,但是他們只是要蘇27,不會想要其他的。
中國人要技術,要配套的基礎裝置等,那才是更大利潤提供者。、
緬季耶夫機械廠總經理阿列克謝·斐德羅夫也擔憂地說道:“中國那位年輕人才是做主的,見不到人……”
一直以來,謝凱在中國跟蘇聯間的合作中,都扮演著著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當初如果不是他,中國絕對不可能在戰機尚未開發出來的時候,就砸下2.3億美元買下200臺RD33發動機。
蘇聯人只見到了白彥軍、葛明朗等人,沒見到謝凱,自然就讓他們擔憂了。
對於謝凱現在的處境,蘇聯人哪裡知道?
要是知道,絕對會獅子大開口,宰謝凱一刀。
西方國家的情報部門聯合起來,要幹掉謝凱,雖然不知道易卜拉欣是哪裡來的訊息,不過酒店外面盯梢的人多了起來,使得謝凱連門都不敢出,每天呆在酒店裡。
“早知道,就不出來了。”謝凱面對這樣的情況,很無奈。
不出來是不可能的。
如果不是謝凱,超7A現在的局面,根本不可能這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