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限制中國技術發展方面,美國跟蘇聯這對從二戰之後就一直相互看不順眼,動不動就得發生點摩擦,扳個手腕的老冤家難得地達成了一致意見。
蘇聯援助了中國重工業基礎,瞭解中國的情況。
所以,巴統禁運的技術檔案中,對中國禁運的專案多了700多頁。
蘇聯比美國更害怕中國強大。
原因無他,中國弱小的時候,他們搶了中國上百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甚至還把中國的外蒙古弄成了一個獨立國家。
這樣的仇恨,能輕易算了麼?
“我們現在自己在放開對中國的技術限制。他們最為落後的就是材料跟電子工業等。目前他們國家引進技術力度最大的也是這些,尤其是晶片製造工業,日本正在大量向中國出口全套的晶片生產線……”約翰·奧托繼續介紹著。
中國接著這個機會,不斷地想要從全球市場上獲得他們缺乏的技術,用於完善國內工業配套。
一旦真的讓中國高完善了,全面發展起來,以中國人的那種幹法,只要配套完善了,要不了幾十年,他們就得在科技上超越美國。
“現在中國已經超乎我們想象了,再向他們提供技術……”卡珀斯不得不強調。
中國跟美國雖然隔著太平洋。
一旦中國也有能力製造航母了,到時候美國豈不是還得裝備更多的航母?
“我們需要中國分擔蘇聯的壓力。”里根總統也意識到了問題。
蘇聯現在雖然看起來經濟不行了,至少給歐美的壓力非常大。
美國跟中國恢復外交關係後,蘇聯就不得不把精力分散到中國上面。
尤其是中國這幾年的經濟發展一直都是非常迅猛。
“在他們已經取得突破的方面,我們應該放開技術出口,中國人內鬥厲害,絕對不會因為別的單位已經有了,就會放棄,他們都是以各自小集體利益考慮,重複建設的現象非常嚴重。只有這樣,才能消耗掉他們本來就不多的經費,延緩他們技術突破……”費爾康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中國取得突破的,就對中國開放。
中國人引進技術,至少得給一筆的經費不是?
引進了技術後,還得慢慢消化,各個企業為了自己的利益,肯定不會同意跟別的單位合作,讓別的單位就這樣分享他們的利益。
“他們越是沒有的,越得限制出口。”
“難道北約16號計劃就這樣放棄?”里根不願意就這樣承認他計劃的失敗。
他曾經公開表示,要消滅共產主義。
蘇聯是頭號目標,而中國,就是第二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把中國變成北約16號,中國的社會主義自然就被消滅了,再拖垮蘇聯,那麼,全世界剩下的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如同朝鮮、古巴這樣的國家,根本就不足為慮,分分鐘消滅掉。
非洲坦尚尼亞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連讓美國正眼瞧一下的資格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