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巴基斯坦裝備了這些戰機,也會因為火控系統,航電系統跟動力系統而無法提升多少,我們不一樣,完全可以改進動力系統跟火控雷達系統……”以色列人給印度人描述了一個美好的前景。
這真不是他們忽悠印度人才瞎說的,而是在從美國人手中瞭解到具體技術細節後,經過技術專家們分析而的出來的結果。
哪怕中國人把雙發版本的賣給伊拉克人,以色列加以改進後,效能將會大大超越中國人設計的。
原因無他,中國人在先進的火控雷達跟航電系統方面,根本就不可能得到西方國家最先進的,以色列可以得到。
以色列軍方跟航空公司能接受美國人的要求,不僅是因為美國人的威脅,更重要的是這種戰機的外型氣動設計跟他們自己開發的Lavi戰機極其接近。
氣動佈局沒有問題,技術搞回來,一切都不是事兒。
“採用西方發動機跟火控雷達?”印度人來了興趣。
“對!我們可以使用普惠公司的P1120發動機為動力,雖然尺寸小了不少,但是最大推力跟RD33相差不大,發動機重量也遠低於蘇聯的RD33發動機……或者直接採用通用公司的F404渦輪風扇發動機……”科門特介紹著詳細的改進方式。
他們用技術來告訴印度人,經過他們改進設計後的戰機,效能將會遠遠超過中國生產的。
印度用來碾壓巴基斯坦空軍,絕對不是問題。
甚至,把美國人羅列出來的理由也全部給加在了一起。
最終,印度人還是沒有同意。
“先生,不是我們不相信你們的技術能力,而是對中國的戰機效能不相信……”印度人最終如此說到,“不看到樣機,我們沒法說服國防部,你們知道我們跟中國關係非常不友好。”
“正是因為關係不友好,才要用實力來證明。以中國人的技術基礎為原型,改出比他們戰機效能更先進的……另外,貴國不需要買這種沒有戰鬥力的單發輕型戰機,我們可以提供照片上的這種雙發戰機……”拉迪諾知道,沒有看到樣機就讓人家掏錢,誰都不會樂意。“美國人也買了20架用於作為假想敵部隊,可見這種戰機的效能有多優秀。”
印度人不是傻子。
“合作可以,但是我們需要看到樣機!”印度人咬死了這一點。
沒有樣機,看不到效能,絕對不可能先給錢。
以色列人並沒有強迫印度人,反正這傻子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LCA戰機的設計。
畢竟現在滿世界地尋求幫助呢。
“我們必須去中國走一趟,採購一條生產線……”拉迪諾在跟印度人談完後,做出了這樣的決定。
他的想法很快就形成了方案,上報以色列國防部,最終國防部在聽取了彙報分析後,為了推動以色列自己的戰機事業發展,很快就批准了從中國引進超7A生產線的方案。
美國人不批准機翼什麼的出口?
我們直接從中國買。
中國人技術不好?
沒關係,咱們自己把中國的技術給改一改就好了,在先進技術領域,以色列還是比中國要強很多的,何況還能輕易獲得西方國家技術的支援。
在跟印度人談完的第三天晚上,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總經理跟總設計師科門特就帶著公司的幾名設計師跟軍方後勤部的幾名官員登上了秘密前往中國的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