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沒有?”謝凱想了想,目前確實沒有這麼大的。“大型發電機轉子啥的,應該用得上吧?”
風電什麼的國內沒有起步,他們不可能專門去搞這個,國際上都才剛開始起步研究。
對於這些,謝凱並沒有太大的興趣去弄。
“國內能生產多大的發電機?”陳銘善問謝凱,臉上很平靜,“我們有了大壓機,他們會開始挑戰設計更大的發電機。等設計出來,6.5萬噸大壓機又建造出來了。”
好像是這麼個道理?
核心製造能力上去,設計能力才會跟著提升上去。
聽了這話,謝凱總覺得哪裡不對,一時間又想不太明白。
他忘記了,在他越來越瞭解國內工業系統情況下,瞭解到國內的設計能力,並沒他原本想的那樣差,很多設計無法實現,就因為材料,工藝等問題無法得到解決。
當然,有些設計能力確實不行,同樣因為材料、工藝等問題的限制,使得無法生產出來並且改進,原本的設計作為基礎,向著更強悍的製造實力發起挑戰。
一直到進入二十一世紀的前面一個十年,國內好幾臺超過15000噸自由鍛壓機建成投產,4萬噸、8萬噸模鍛機相繼投產,國內從改革開放到那個時候經過三十年的積累,工業科技領域開始全面呈現井噴。
C919大飛機、運20運輸機、殲20隱身戰鬥機……
瓦良格號航母服役,001航母下水,002航母繼續建造……
全球最龐大的高鐵網路,最穩定執行的高鐵技術……
1000兆瓦半速核電轉子解決,於是,1000兆瓦核電技術解決;1100兆瓦核電半速轉子批次製造;1400兆瓦核電半速轉子工藝突破……
然後,美帝不爽了,一個叫川普的人成了美帝老大,然後把中國給當成了頭號敵人,想要故技重施拖垮蘇聯的手段,奈何,中國不是蘇聯,只按照自己的節奏建設國防,安心掙自己的小錢錢。
於是乎,貿易戰開始了……
“謝凱,謝凱……”見著謝凱走神,陳銘善叫了他好幾聲,他很好奇,謝凱流著哈喇子在,一臉笑容,如同變成了傻子的原因是什麼。
謝凱有些尷尬,想太遠了。
眼前這臺,只有4萬噸,自由鍛啥的都還沒突破呢。
“領導,要不我不轉專業了?”謝凱沒聽到陳銘善說了什麼,試探性地轉移話題,“瞭解技術,再確定自己未來的方向……”
“……”陳銘善看著謝凱,一陣氣苦。
你轉不轉專業管我屁事,反正已經放棄了讓你成為一名優秀機械設計師的想法。
這是陳銘善的無奈決定。
連續幾天,謝凱也沒管鄭宇成他們如何安排交換機生產廠家的事兒,就呆在新越廠的鍛壓車間,跟著陳銘善了解整臺大壓機的結構構造。
書本上學的,永遠不如現場看到這種機械製造頂級技術成品展現出來的更多,何況還有主工程師的講解?
試機的前兩天,沈鴻部長就到了,看著這臺矗立的大壓機,老頭的眼睛紅了。
試機頭一天,肩膀上扛著兩顆金星的龍耀華跟李明山兩人同時出現,他們連謝凱的馬屁都不理會,在比他們高了十多倍的大壓機前面,不停地問著陳銘善跟褚國榮等核心工程師,話中的意思,只有一個——能否讓航空發動機現在面臨的關鍵鍛壓工藝得到有效解決,提高結構強度。
當得到肯定答覆後,兩個老頭居然一點不顧形象,抱在一起流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