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校長,你們找我?”陳銘善正忙著自己的事情,接到校長的電話,急忙趕過來。
本以為是什麼大事,結果一聽,是說4o4那幫子子弟的事兒。
“這事情不好處理啊,學校沒有規定不允許學生開車,他們也沒違反紀律……”書記李新最頭痛的就是這個。
作為國內最頂尖的大學,學校不能因為這樣的事情就處理學生。
“領導,他們是故意的。從一開始在學校門口把箱子開啟,露出帶著都是吃的開始,到現在,開著車招搖,都是故意的。”陳銘善聽了事情後,苦笑不已,“那單位挖人,挖到很多單位不待見,只有跟他們有合作的單位,下手才輕點……”
由於大壓機專案,華清大學機械工程系跟二重以及4o4有合作,作為這個專案的負責人,陳銘善聽了不少4o4的劣跡。
挖人這事兒,不少單位向著主管的工業部門告狀,結果也都只是不了了之。
一方面,只能嚴防死守,另外一方面提高自己單位重點技術骨幹的待遇啥的。
“還有這事情?”學校的領導們,只知道跟那個保密程度很高的單位有合作,卻不知道具體的事情。
“4o4這兩年,利用各種手段,瘋狂地從全國相關係統範圍內,挖了將近兩千名技術骨幹……”陳銘善把知道的情況說了。
華清大學的高層不知說什麼好。
“他們用得了這麼多的人?都是技術骨幹,那麼多人,他們想要幹什麼?”李新問道。
他覺得事情有些不可思議。
“他們是軍工單位,具體的我們也不知道,只是之前跟他們負責後勤方面的汪貴林主任說到這事情的時候,他透露了一些挖人的事。”陳銘善回答,“我們學校招生就業處的人應該清楚。”
很快,譚元慶就來了。
他的話,證實了陳銘善的說辭,對方就是故意的。
“他們想要分配到更多的畢業生?還要求可以自己選擇最好的?咱們學校的畢業生,難道有差的?”高敬德不滿地說道。
每個頂尖學校的校長,都認為他們培養出來的人才是最優秀的。
“校長,他們希望得到的畢業生都是平時學習最用功,做科學技術研究的那種……”陳銘善解釋著,“而且還要求去了就能承擔他們專案研究的基礎工作。”
這樣一來,大家都瞭解了。
基礎技術研究,全國都卻中青層。
恢復高考後的老三屆,新三屆,大多都已經走向工作崗位,投入到國家經濟建設中去了。
雖然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國家對人才的渴求,可斷層了十年,每一年的大學畢業生也就幾十萬人,全國太多需要人才做基礎科研的領域。
每年,人才依然不夠分。
尤其是頂尖大學,不多的學生,得向全國所有缺人單位分……
“之前紅旗機械廠勞資處處長磨了我兩個小時,就為下一屆人才的分配。他們單位在我們學校只有8個名額,他們要求擴大到8o個,還得是都參加過科研實踐的……”譚元慶一說到這個,就頭痛了,“人還沒有走,要不是看到我真的忙,非得跟我耗下去。”
這樣一來,事情就清晰明瞭了。
對方是為了華清大學的畢業生,各種手段都使出來了。
“他們怎麼這樣?要是任由他們搞下去,以後學校還怎麼管理?”有人提出了問題。
現在的情況確實有些複雜。
“他們沒有違反學校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