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還有最後的檢測,也必須由我們的技術人員負責。要不然,招牌就砸我們手中了。”謝凱說道。
埃及沒有戰機生產線,之前一直都是靠著買飛機來充實空軍。
在戰機生產製造等方面,沒有充足的技術積累。
中方肯定得提供技術支援。
在謝凱幾人商量這事情時,埃及人也在132廠招待所裡面討論這事兒。
“如果是輕型戰機,市場很小。教練機,市場需求很大。目前世界上也沒有幾款先進的教練機……以我們跟沙特、伊拉克等中東兄弟的關係,可以得到的訂單很多……”阿里亞夫興奮地說道。
買生產線的成本,有人分擔。
“不僅如此,我們可以藉此培養國內自己的戰機設計人才,甚至建立一個完整的航空工業製造體系……”
“中國在航空工業技術並不先進,他們甚至動力系統都無法制造出來……”
對於引進中國生產線,埃及人是興奮的,建立自己的航空製造業,並以此為基礎發展。
興奮的同時,卻有著極大的擔憂。
中國的航空製造業,太落後了。
穆哈納德看了一圈爭論不休的手下們,開口說道,“這對我們國防軍工事業是一個極大的機會。無論是以前的蘇聯,還是現在的歐美國家,他們只希望我們成為武器裝備銷售市場,不願意我們擁有武器製造能力。”
“中國的技術不是最先進的。但是卻是最適合我們的。他們從沒有任何工業基礎發展到現在,這些經驗,都是我們欠缺的……”穆哈納德一邊說,一邊觀察著眾人的反應。
所有人都嘆了口氣。
確實如此。
“部長,中方提出的條件太高了。按照目前的價格,我們需要12億美元才能得到……”阿里亞夫提醒部長,“我們沒有這樣龐大的預算。”
“所以,必須把價格談下來。數量也要不了那麼多!”穆哈納德堅定地說道。
雙方都有了決定,很快就再次展開了談判。
每次談判時,都搞得氣憤極其緊張,只能暫停。
暫停期間,倒也沒有閒著,埃及方面更詳細地瞭解到中國在戰機研發方面的技術水平。
“700萬美元,60架,這是我們能接受的最高條件。”阿里亞夫再次代表埃及方面提高了他們的價格。
可對方根本就不理會。
“殲7最新改進型號,都得上千萬美元。”鄭宇成搖頭,“先生們,如果貴方依然堅持,我們的談判很難繼續下去。”
連續幾天時間,雙方一些具體的合作條件,都商量得差不多了。
可在最關鍵的價格跟數量上,有著分歧。
這次的交易,關乎到生產線。
中方不願意放棄龐大的潛在市場以及搶奪歐美裝備市場份額的機會,埃及也不想放棄可以得到裝備出口的機會……
“1050萬美元,80架,如果同意,就可以繼續溝通沒有達成的細節合同,若是依然覺得無法承受,我想,還是不要浪費大家的時間了。”剛開學,眼看要國慶了,謝凱就在這邊被拖著,很鬧心。
巴基斯坦在瞭解雙發超七詳細專案情況後,沒有任何的意見,一直催促籤合同,可埃及人,根本就沒有挨宰的覺悟。
他們買歐美跟蘇聯的高階裝備,可捨得出錢!
“對,如果不要生產線,買多少都好說。”鄭宇成也冷冷地說道。“想要先進的生產線,又捨不得出錢,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