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在彙報情況之後,教練的表情並未有多少驚訝,顯然他早有心理準備。
為什麼不額外加上伊森的名字,其實也只是為了敲打,就算自己不過來彙報,教練也會用別的臺階讓伊森進來。
“還沒問你的具體名字。”
“伊森,伊森·奧康納。”
“自己報的名?”
“不是,家人幫忙報名。”
亞當“噢”了一聲,並未多想,學校裡的兄弟姐妹並不少,而且倆人的姓根本不一樣。
伊森則從亞當口中瞭解到了待遇情況,校內球隊分兩部分,一部分是“訓練學員”,跟著練,但是得交錢。另一部分就是“主力隊員”包括替補在內一共四十五人,這一批人有額外的訓練補助,飲食補助,而且包括護具在內的全套裝備,不需要隊員額外出一毛錢,全部都是學校承擔。
他是“主力隊員”,唯一需要花錢的地方,就是購置一雙專業橄欖球運動鞋。
也正是因為待遇足夠好,才有這麼多其他社團的人才來搶這一個名額。
這邊臨時選拔結束了,那邊橄欖球隊的訓練其實才剛剛開始。
至於伊森,完全沒有被任何訓練任務,他今天的唯一需要做的就是SEE。
真正坐在場邊,近距離觀看這項運動,伊森察覺到了橄欖球與所有球類之間的最大區別——強調身體對抗。
在其他運動中,被視作犯規的動作,在橄欖球中統統允許。
帶入一下武林招式。
窩心腳(非必要粗暴)、掃堂腿(非法踢球),鐵頭功(頭盔衝撞)這些屬於犯規。
但鐵山靠(衝撞)、小擒拿(擒抱)、推掌(擋攔)這些通通都可以使用。
在別的運動中,持球隊員被掀翻,觀眾只會指責防守隊員不講武德。
但在橄欖球中,觀眾會說起身鼓掌歡呼。
而相比於單純的搏擊,又更強調團隊和配合,更加具有觀賞性。
毫無疑問,這會喚起觀眾本能中的血性。
人類崇尚暴力,這是一種天性。
而作為場上隊員,那就更過癮了。
踢不過,就打嘛,只要規則允許,怎麼著都行。
當然,任何運動都有其獨到之處。而橄欖球這種“野性”運動之後相比於三大球突出一個……
莽就完事了。
恐怕這也是橄欖球這項運動成為“美利堅”親兒子的原因之一,某種意義上這項運動已經與美式文化融合在一起,成為美利堅的一種圖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