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森,該傳球了!”伊森聽到斜前方庫珀的聲音。
他倒不是在催促,而是真的有點頂不住了,他和對方的一名線衛撞在一起,兩個人互相發力,庫珀的身體都在顫抖,估計支撐不了多長時間。
伊森最後還是將球選擇傳給了跳蚤。
橄欖球在空中劃出了一道特殊的弧線,雖然精準的找到了跳蚤,但他身邊已經出現了兩名斯巴達人防守組人員,分別是一名角衛和一名線衛,同一時間,安全衛的站位則封堵在跳蚤身前稍遠的位置,甚至就連回傳的路線也有人覆蓋。
銅牆鐵壁!
在兩名對手的干擾下,跳蚤並沒有成功的把球接住,橄欖球滾落在地。
傳球失敗。
“拉杜塞爾教練拿出了相當優秀的技戰術風格,這種嚴密的COVER2防守之前幾乎沒有出現在高中橄欖球賽場上,這是一道難題,不知道諾曼人進攻組,尤其是伊森奧康納會如何解決這道難題。”
伊森聽到馬特米倫的現場解說聲。
原地第二檔進攻,伊森這一次使用托馬斯賽前佈置的另一種戰術套路……
依舊是一全衛,一跑衛,一四分衛的後衛線陣容,但是陣線有了一定的轉變,進攻開始後,進攻鋒線強側的幾名進攻鋒線球員彼此配合形成前壓,同時口袋的角度發生了變化。
全衛庫珀也跑衛福特也並未直接進行掩護跑位,而是與伊森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三個人彼此站在不同的位置同時從強側開啟的缺口發起路面進攻。
這叫做V型三重選項式進攻(Veer Triple Option Offense),是一種特殊的選項戰術,也是諾曼人隊第一次在場上使用,算是托馬斯賽前準備的五套秘密戰術其中之一。
這個戰術能夠很好發揮伊森雙威脅的特性,從一開始就迷惑對手,讓對方無法知道接球人具體是誰。相比於一般的選項戰術,這類戰術的特點就是透過精心構建的站位和走位,有三個傳球選項可以選擇。
而斯巴達人選擇的應對也非常簡單,既然不知道誰是具體的接球人員,那就三個接球人同時防守。
依舊是動態覆蓋,隨著諾曼人鋒線的區域封鎖(Zone Blocking),斯巴達人整個防守組都跟著移動起來。
伊森最後將球傳給了庫珀,而他嘗試突破第一個防守隊員時就發生了失敗,只拿到了可憐的一碼。
“我們看到諾曼人使用了一個之前從來沒有使用過的三重選項戰術。看來諾曼人在賽前也進行了格外充足的準備,奈何這樣的選項戰術,在動態覆蓋面前並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可以說是……被完美化解。”馬特米倫這個時候說道。
實際上他可是在心底偏向於伊森的,不過在這麼重要的場合,他作為現場的解說員倒是必須得保持中立。
諾曼人防守組經歷了罕見的失敗,在前兩檔進攻中只拿到了1碼。
第三檔進攻,伊森使用起了自己最為順手的連續假動作配合回傳的複雜路線。
伊森持球前衝,看似要走一個全衛經常走的中路強突,實際上已經用背後傳球的方式將球傳給了福特,加速的福特也完成了回傳,而伊森的傳球物件其實是深遠端的跳蚤……
這一幕曾經不止一次的上演,而且屢屢得手,甚至是在全國決賽上,但是面對此刻的德LS高中卻完全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跳蚤再一次的被幹擾,在一對一面對對方角位的時候,他之前引以為傲的快速變向居然不起作用。
對方甚至幾乎不“轉髖”,顯然是知道自己會露出破綻,即便是用側對跳蚤這樣非常不順手的姿態,也似乎不給跳蚤任何的機會。
第三檔傳球再次失敗。
第一輪進攻只打了三擋,以往這三擋就足以讓諾曼人推進二十碼甚至是三十碼,但是放在此時此刻,居然只推進了可憐的“1碼”。
“如果這一檔再失敗或者無法推進完剩下的九碼,將原地進行攻防轉換,斯巴達人將再度在諾曼人陣區前發起進攻,顯然這對於已經落後的諾曼人而言是格外不利的局面。”
“讓我們看看諾曼人是選擇強打,還是……我們看到伊森準備走下場!”
“諾曼人選擇了棄踢!”
所謂的棄踢就是在原地開球,將球踢給對方。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儘量的將球踢向深遠端,重新發起回攻。
這比原地攻防轉換的情況要稍好一些。
不過考慮到對方的跑衛速度,顯然這也不是一個多麼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