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森站在場邊,看著颶風隊的隊員站在端區內一陣歡呼,慶祝這次別開生面的領先,可以說他們達成了自己的戰術意圖。
“依靠私下裡的努力達成了領先,連我都有點替他們感覺到高興。”伊森突然道。
“你是我第一個聽到給對手加油的人,而且還是在全國聯賽的決賽階段。”托馬斯可不喜歡伊森這樣說。
“我只是單純的欣賞這種勵志的感覺。”伊森搖搖頭。
究其原因呢,主要是自己過於不勵志。
而且一想到,待會自己要親手扼殺這些人的長久以來的青春夢想和努力,就顯得更加不勵志了。
自己就像是體育勵志片中等待主角的大反派。
區別是,自己會贏下最後的勝利。
颶風隊選擇了一分附加,踢球手穩穩將球罰進。
值得一提的是回攻達陣的相關得分規則。
開球、棄踢、任意球的情況下,回攻達陣算是正常進攻。可以選擇附加得分。
2015年之前,在NFL的規則中,附加得分是不能進行回攻的(算死球),15年之後附加得分回攻達陣算2分,ncaa中則算一分。
諾曼人0比7開局。
伊森帶領進攻組上場,還是偏向於中庸的“pro set”陣型,只是這一次持球觀察的伊森卻並沒有發現中區和深區有機會,只能向淺區尋求機會。
面前有一個逼近過來的防守端鋒……
“二對一!”伊森大喊一聲,接著看準時機,傳球給方才掩護跑位的蒙斯特,而在橄欖球出手的同一時間,伊森則開始大踏步的啟動。
蒙斯特背靠著對方的線衛拿到了橄欖球,幾乎是一刻不停的選擇再度回傳給伊森。
在橄欖球中這叫做回傳,而蒙斯特的這個回傳速度卻比一般的回傳要快。
這其實是伊森從足球的“二過一”中得到了靈感,專門應對單人緊逼自己的情況。
而同時自己已經啟動,可以完美銜接到跑球戰術。
颶風隊顯然也知道伊森和自家的托米一樣,喜歡跑球,為此防守組也專門練習過相關的應對,拖後的中游衛這個時候也已經啟動,準備對伊森上搶。
雖然颶風隊做出了正確的應對。
但他們忽略了一個事實……
你能防住我嘛?
伊森持球,毫不猶豫加速。
伊森沒有任何的迴避,一丁點變向的意思都沒有,直挺挺的朝對方猛衝。
最後一刻,對方還是猶豫了,甚至本能的選擇側身閃開,並試圖抓球,接著就被伊森直接帶倒。
擁有恐怖的5成一檔首攻率的諾曼人,不出意外的再次拿到首攻。
“親自解說這場比賽,我現在明白為何諾曼人能夠在一檔進攻中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績,這離不開充分的戰術準備,臨場的隨機應變,以及最關鍵的,伊森奧康納的完美支點作用。”喬·西斯曼最後提及了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