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頓曼寧日後招牌性的兩分鐘極限進攻有以下技術特點:
1:無聚商。字面意思聚商代表聚集、商量。比賽過程中,列陣之前進攻組往往聚集在一起,四分衛要在這個時候佈置陣型、進攻陣容、進攻路線。
在兩分鐘極限進攻中,這個過程被直接省略,只依靠四分衛的短口令、手勢進行資訊傳遞。剩下的就是“眼神配合”。
這不僅需要四分衛和隊員彼此足夠熟悉,還需要大量的時間進行反覆練習。
2:儘量只使用空中進攻,也就是傳球。
傳球相比於跑球更容易獲得大碼數。且傳球在失敗、出界時會停表,這些短暫的暫停時間對於進攻組而言非常寶貴。這也是佩頓,會用“四外接”這樣極端傳球陣容的原因。
3:必須確保零失誤。假使出現抄截、掉球的情況,毫無疑問會直接宣告比賽結束。
此外還包括更加頻繁的冒險戰術、要實時針對對方的防守策略進行快速調整,更好的利用暫停等。
可以說,兩分鐘進攻需要的整體戰術素養很高,而且用不好就是自亂陣腳,這也導致除了職業的NFL賽場,幾乎沒有高中球隊會主動練習這種戰術,包括espn全國排名第一的德LS高中。
果然,伊森在球場上宣佈的計劃引得眾位隊員發出諸多反對意見。
“伊森,這對於隊員之間的配合要求太高。”阿爾伯特第一個提出質疑。
“閱讀選項式進攻(Read Option Offense)、三重選項式進攻(Triple Option Offense)、三角形陣(Triangular&nation)、埃默裡亨利陣(Emory&np;&nation)我們還有很多特殊的陣型沒有使用過,這些都可以讓對手變得措手不及,為什麼我們不試著練習這些陣容,而是選擇風險更大的兩分鐘極限進攻呢?”跳蚤接著說道。
“甚至包括野貓陣……”有隊友低聲說道。因為這個陣型代表一個另類流派——“無四分衛戰術”。
“在極限進攻中,任何失誤都會毀滅性的打擊……”庫珀也提出了質疑。
別說隊友們不尊重伊森,要是換個四分衛,只怕大家早就開始“come on你一定是瘋了”吐槽。只能說伊森提出的這個選擇較為離譜。
伊森聽著隊友們的話語,倒是頻頻點頭。
“這些問題,其實托馬斯之前已經和我交流過……”
“我覺得你們忽略了一個重點,那就是我們不管是在技戰術、球員個人能力、身體方面都落後於即將要面對的對手。”伊森也不多說,直接道出事實。
實話難聽,但這就是事實。
先前球隊靠著伊森的個人能力諾曼人異軍突起,加之前不久的訓練營讓隊內變得煥然一新,到如今私下裡隊友也保持著良好的健身習慣。
正如之前某位解說員所說得一樣:諾曼人正在向著一流球隊邁進。
而接下來的對手,伯根高中可是拿過全國冠軍,包括決賽圈的對手,都不僅僅是一流球隊,而是一流頂尖球隊。
所以,大膽的戰術選擇就顯得很有必要。
“但我還是覺得……”跳蚤仍舊堅持自己的想法,明明戰術選擇有那麼多,為什麼偏偏要選擇最複雜的?
“因為我們的對手不僅僅是伯根,而是決賽圈的全部對手,我們的目標是全國冠軍。”伊森緩緩開口。
兩分鐘極限進攻不是一個戰術,而是一整套連續不斷的快節奏戰術,相比之下,是最為難以針對的。
“還有誰有問題?”伊森環視眾人。
這下隊員們倒是無人再質疑,畢竟要拿全國冠軍的話,手裡沒有點壓箱底的底牌,確實非常困難。
讓隊友理解“兩分鐘極限進攻”的必要性後,開始正式的訓練磨合。
總體上看,兩分鐘極限進攻算是一整套不停頓的連續進攻,拆解一下,每一次進攻都是一次完整的快攻戰術,之前的經驗同樣可以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