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發展成這個樣子,完全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我跟凱特·摩絲今天晚上才剛剛見面……我送她回家,正準備離開……儘管我事先並不知情,但不管怎麼說,這都是我的錯。”
“我要誠摯的向約翰尼德普先生,說聲抱歉。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的話,我一定會選擇離開。今後我不會和凱特·摩絲產生任何聯絡。”
“凱特女士……的確受了一些傷,這同樣也是意外,可能跟橄欖球運動員的身份有關,你知道的,我們比較強壯。我保證絕沒有半點主觀上傷害凱特女士的意願。”
“關於我的私事,不方便在這個時候提及。”
面對鏡頭,伊森先是闡述事實,然後避重就輕,之後承認錯誤,最後誠懇道歉。
這讓站在他身後的麗莎聽得頻頻點頭,照理說伊森這個年紀的年輕人,哪裡會見過這種場面,面對
面對幾十盞閃爍的鎂光燈,正常人只怕說話都哆嗦。
但伊森不僅表現異常冷靜,回答問題的方式也非常巧妙,就像是有人專門為他量身定製了公關稿。
可以說伊森靠著自己出色的表現,與遠超常人的冷靜,將輿論的風險大大化解。
而且,就算是不回應,其實這件事本身,首要問題還是在凱特·摩絲,伊森只是佔據次要問題。
麗莎在這個時候已經斷定,這件事基本不會對伊森帶來什麼負面影響。
伊森的車還停留在凱特摩絲家樓下,麗莎選擇送伊森回去。
在車上,麗莎接聽了幾個電話後,面露喜色。
“約翰尼德普,在醫院發瘋了,把所有的東西都砸了個遍,這些鏡頭被化妝成醫護人員的記者全部拍了下來。他的衝動顯然會招致負面印象,人們會更加同情你。”
這算是強尼的老毛病,之後他與艾梅伯的世紀離婚案初期,艾梅伯就拿出了他發狂在家破壞的影片。
即便,德普是對著傢俱傾瀉怒火,也會讓人覺得他是個有暴力傾向的人,這也導致離婚案初期,輿論對德普非常不利。
“凱特方面,暫時不確定下一步的動向,除非她一口咬定是你動粗。不過LAPD之前也詢問過,她已經說了對伱最有利的證詞。況且白的總不能變成黑的。”
“所以,不論如何,這次我們都贏了。”麗莎總結道。
“這件事有贏家嘛?”伊森問。
“從名利的角度,當然有,你就是贏家。”麗莎隨口道。
·
次日,洛杉磯迪士尼,一男一女正走在人群裡,女人明顯比男人矮了不少,正是詹妮弗和伊森。
此刻詹妮弗手中則拿著一份《洛杉磯時報》。
“《US Weekly》《People》(大眾)《Entertainment Weekly》(娛樂週刊)《Vanity Fair》(名利場)《好萊塢報道者》《Star》,E!,bravo雜誌紙媒和電視全部都在說這件事!”詹妮弗顯得有些興奮。
首先,這件事本身就是與當下的熱門CP有關,其次,這件事就是昨天晚上剛剛發生,最後,伊森這個當事人還親自走到臺前,主動、詳細闡述前因後果。天時地利人和全部佔據,也不意外會引起諸多媒體的第一時間擴散。
除此之外,伴隨這件事的衍生新聞也有不少。
首先,就是強尼德普暴力打砸醫院急救室的現場畫面,尤其是當時在一旁的凱特甚至被嚇到抱頭尖叫大哭,可以說讓強尼德普陷入了極大的不利之中。
其次,是凱特·摩絲本人透過媒體釋出的個人宣告。
這不是在經紀公司監督下發出,而是以個人的名義透過記者擴散。
宣告中一開場就是對強尼德普表示歉意,一別兩寬各自安好巴拉巴拉……
接著是對伊森表達歉意,表明是自己太過於胡鬧,主動令伊森犯錯,也尊重伊森的個人意願,算是主動一個人把所有問題全部扛下來。
再就是向公司和一手挖掘自己的莎拉·道格拉斯表達歉意,並宣佈因為傷勢的原因,將暫時中止模特事業。
這兩篇衍生新聞一出,尤其是凱特的私人宣告直接給伊森發了金水,讓伊森徹底變成了“好人”。
他成為這件事最大的“受害者”,不僅沒有受到影響,甚至還因為沉穩冷靜有理有據的談吐,贏得了不少讚揚的聲音。
再之後是凱特摩絲,輿論對她的評價呈現兩極分化,一部分人認為她水性楊花,私生活混亂。也有人說她敢愛敢恨,勇敢站出來表達。
最慘的是約翰尼德普,輸人又輸陣,女友告吹,聲譽也狠狠跌落,明明吃了最大的虧,卻落得最慘的下場,問題就出在他太過於衝動。輿論顯然認為是他的暴力傾向導致凱特想要離開,除了極少數人之外,沒人站在他這邊。
最後,伊森之前在球場上的“偉業”又接著被反覆提及。
相比於凱特和強尼,他的名氣顯然是最小的,所以媒體在提到他之前,都會加上一段相關報道。加之本身在橄欖球賽場上實力不俗,且風格明顯,甚至可以說是獨一份,也讓他的橄欖球員身份逐漸擴散。“天才球員”“霸王龍”這兩個關鍵詞被提及的最多。
“一天不見,你就成了比我名氣還大的人,真是不可思議。”詹妮弗不禁失笑感嘆,甚至有點小小的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