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X
-
100%
+
公元前四、五世紀左右,蘇格拉底就提出了“人的畢生目標應該是追求真理,慾望、愛情、恐懼等等則是會成為追求真理道路上的阻礙。”,柏拉圖則更進一步認為:“肉體是骯髒的,是承載慾望才形成的,所以只有擺脫肉體的束縛才能獲得真正的光明與真理”,要不怎麼說是柏拉圖式的愛情呢。
與華夏古代的“節慾”觀念相比,歐美在這方面就顯得更加偏激,教會對此極力壓制,認為沉溺於慾望即是罪惡,女人彷彿成為了一切的原罪和禍端。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