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殿下北歸路上遇襲,君侯府上的侍衛僅憑手中二十柄九星連弩便大殺四方,以至於讓下官乃至整個廷尉府都羨慕了好一陣子。”
陳伯言忽然提及扶蘇遇襲,九星連弩這樣的字眼,頓時勾起了李裕先前的那些許往事。
而想到自己讓廷尉府的人去收屍,李裕就忍不住笑道:“若非本侯當著始皇陛下的面,說出九星連弩不可量產這樣的話來。只怕侯府的大門早就被陳大人的人給踏破了。”
聽到李裕這樣回答,陳伯言越發篤定,“九星連弩不能量產”這句話,無非是李裕編造的謊言罷了。
雖不知李裕是出於什麼樣的目的考慮,會選擇讓帝國工匠辛苦研造出來的九星連弩,剛剛問世就直接被腰斬。
但陳伯言是個通透的人,對人,他知道什麼該問什麼不該問。
對事,陳伯言一直都秉著只爭朝夕的原則,所以他才會穩坐廷尉府的司職多年。
而今李裕讓人研造了一款類似於九星連弩的利器,而且親口承認面向的受眾是軍隊。
那麼第一批軍備的落腳就要爭,就需要爭。
一想到此處,陳伯言的心思就活絡了起來,不禁笑道:“侯爺說笑了,那九星連弩太過霸道,若是廣泛使用反而不美。”
李裕點了點頭,應道:“不錯,本侯當初便是考慮到連弩推廣之後存在較大風險,所以便擱置了。
而且九星連弩造價昂貴,工序繁雜也是問題所在,並不適合軍隊配置。”
這話一出口,李裕當初的言論不攻自破,陳伯言一副果不其然的表情,心道:軍隊不合適配置,那本府的辦案人員適合啊,可惜了。
陳伯言心中暗歎可惜,面上卻是沒有半分失落,反而換了一副期待的表情說道:“難怪君侯大人又讓人研造了新的兵器。”
“此處平日是子龍他們切磋的地方,寬敞些,否則我怕待會兒新式兵器誤傷了下人。”
說完,李裕便不再理會陳伯言,自顧接過馮延生遞來的“黑管”一樣的東西。
說是“黑管”? 其實就是馮延生手下匠人給這燒火棍一樣形狀奇特的物件取的名字。
用李裕的話講,這其實應該叫“火銃”? 又或者“火筒”。原本是元朝的產物,如今被李裕早早弄到了秦朝。
見馮延生這個經手研造“火銃”的打工人本身都一臉懵,不清楚這外形黑不溜秋竹筒一樣的青銅物件有何妙用。
李裕便忍不住講解道:“這用本侯的話講,叫火銃,也叫手銃? 當然你們也可以叫他黑管。”
“而之所以採用青銅鑄造管身? 是為了能耐住黑火藥燃燒之後產生的膛壓,而且可以填較多的火藥和較重的彈丸? 因而提高火器的威力。””
火銃?
手銃?
火器?
經過李裕簡單的介紹,馮延生隨即眼神一亮? 驚道:“原來如此,下官悟了。”
李裕不禁一愣,遂而笑道:“說說看? 你悟到了什麼?”
聽到李裕想要考考自己? 馮延生不禁站直了身體? 正聲說道:“這叫火銃的容器被侯爺分成了三個部分? 那就不難猜出其中一個部位是用來裝填黑火藥的,也就是管身中間球狀的部分。”
見李裕點了點頭? 馮延生越發自通道:“而彈丸珠則是裝填在管身前部? 也就是所謂的前膛。如此一來? 只需利用後面裝填了火藥的藥室爆燃? 就能將裝在前膛的彈丸珠打出來? 從而造成殺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