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單單一坨金屬,或許還不至於讓李裕脫口驚呼。
但馮延生遞來的金屬外表上,明顯包裹了一層近乎透明又夾雜著些許白色的物質。
對於此物,李裕再熟悉不過了。
製作玻璃的原材料,或者稱之為半溶石英更為貼切。
因為眼前的這一坨亮裡透黑的“金屬”,是石英未完全融化凝固成的半成品。
裡面那一小坨金屬,應該是雜質鐵。
這也就是說,馮延生他們無意中煅燒出了玻璃。
但由於爐溫沒達到石英化成流體的熔點需求,也就是1560~1750攝氏度。
所以,才會有了李裕手上這一坨半成品。
李裕輕輕敲了敲玻璃外殼,隨即笑道:“馮大人可知這東西是何物?”
馮延生搖了搖頭,道:“下官從未見過這等礦物,方才尋求侯爺解答。”
“這叫石英,是一種很神奇的物質,只不過你們坊間的爐子溫度達不到它的熔點,所以才成了這個樣子。”
此前馮延生就是這麼猜測的,如今得到李裕的親口證實,馮延生頓時少了些許熱情。
畢竟,坊間的爐子溫度已經到極限了,再往上也是不可能了。
看著李裕口中“神奇”的礦物,馮延生也只能是望洋興嘆,別無他法。
見馮延生忽然失去了興致,李裕嘴角微微一動,隨即說道:“馮大人這是因為溫度沒法再往上提高而煩惱?”
見自己的心思瞬間被看穿,馮延生不禁有些感動,遂而點了點頭。
“還是侯爺懂我……”
李裕不禁笑了笑,隨即說道:“本侯知曉一種燃物,或許可以讓爐溫提高到足以融化此物。”
“當真?侯爺沒騙我?”
馮延生有些激動,原本以為拿眼下這奇物沒了辦法,沒想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李裕點了點頭,道:“本侯何時騙過你?”
李裕說完,也不等馮延生再開口,自便又道:“太原郡周遭山野地下或有一種焦黑色礦物,是世間少有的能代替木炭的燃燒物,其燃燒溫度比起木炭來,有過之而無不及,馮大人可派一隊人馬去尋找一番。”
自古山西多煤礦,這話應該不假,實則也真!
聽李裕說完,馮延生已然神采奕奕,道:“多謝侯爺指點,若真找到代替木炭之物,恐怕鑄造司的煉器速度又能加快不少。”
李裕不可置否的點了點頭,眼中微微多了些期待。
只要馮延生找到煤礦,那便能生產玻璃,有了玻璃,或許能做更多的事情也說不定……
眼見天色也晚,馮延生心中已然多了很多盼頭,遂而火急火燎的告辭離去。
李裕無奈的搖了搖頭。
……
咸陽的七八月,說實話,有些偏熱。熱到李裕都呆不住府中,選擇出門瞎逛。
我來咸陽這麼久,好像還沒逛過夜市……
置身於大秦的夜市,看著燈火闌珊,人影攢動,聽著吆喝叫賣聲不絕於耳。
回想當初入咸陽時的場景,李裕不禁生出一絲自豪感。
這便是被我撥動後的大秦麼?
李裕思緒萬千,身旁的小販見李裕站在自家攤位前遲遲不走,便隨口叫賣道:“小哥,要不要來一枚珠釵送家中娘子?”
李裕這才回過神來,看了看這買珠釵的小販,遂而笑道:“好,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