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侯爺的隊伍已奔離此地二十餘里,我軍是否追擊?”
在場眾人皆是聰慧之人,又多善領兵打仗,李存孝作為李裕開初的保鏢之一,自然有些擔心李裕的安危,遂出言問道。
而陳慶之相對客觀一些,遂說道:“孝爺無須擔憂,且不說有秦一他們寸步不離的護衛侯爺周全,更何況還有子龍這樣的軍中高手貼身,想來不會有什麼問題。”
謙遜的扶蘇這時忽然開口道:“扶蘇倒是覺得,君侯向來不做沒有準備的事情,此行雖然看似兇險,但君侯定然是有把握才會如此行事。”
李存孝想到趙雲的能力,又想了想扶蘇的話,對於自家侯爺的能力那當然是無腦佩服。
李存孝這才稍微安心的摸了摸腦袋,道:“話雖這麼講,但侯爺他們可是要隨那降將一起詐開城門的,若是進了城,那降將反水了咋辦?”
李存孝這話一出口,在場眾人不禁面色一變。
對於李存孝所擔心的問題,雖然不是沒可能,但眾人皆是前後歸於李裕門下,出於對李裕的無條件信任,所以才沒有往這方面多想。
而今被李存孝道來,反而讓眾人多了一絲擔憂,陳慶之更是面露思索,似乎想要尋一個萬全之法。
倒是章邯輕輕用左手食指敲了敲腰間長劍,一臉淡然道:“諸位不用擔心,可知始皇為何對嶺南軍叛變這事沒有太多驚訝,反而順勢派出公子以及十八世子隨行歷練。”
眾人不解,扶蘇亦是不解。
章邯隨即說道:“早在嶺南軍叛變之前,侯爺便已經預知並提醒了始皇陛下嶺南軍存在當下的弊端。”
章邯並未說透,但在場都是聰明人,這麼淺淡的一說,卻是已經猜到了數種可能。
也難怪事發突然,始皇嬴政乃至上將軍章邯一點也不急躁,反而為了歷練兩位皇子行分兵的下下之策。
原來是早有防備!
而至於如何防備,看章邯淡然的樣子,張良與陳慶之對看了一眼,遂又點了點頭,想必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但章邯不明說,顯然是還不到時候,索性陳慶之開口應道:“始皇陛下高瞻遠矚,侯爺做事無分鉅細,皆儘讓人匪夷所思,在此子云也只能說一聲佩服。”
章邯聞言輕輕點了點頭,對於陳慶之表現出來的心思縝密,心頭的驚訝不亞於聽聞李斯主動當俘虜這件事情。
雖然與眼前這幾人相處了接近一月,但章邯還是低估了這些人的眼光及謀略。
此間,章邯亦是有了抽空再做一次評估交由始皇的打算。
畢竟,章邯的身份不單單是承擔此次平息叛叛的最高統帥,還是始皇帝的另一雙眼睛,隱秘衛的首領。
而這一切,早在始皇帝任命自己為上將軍的那一刻,便已經開始了。
非但李裕不知道,李斯不知道,即便作為內謀大臣的蒙毅同樣矇在鼓裡。
對於嬴政而言,即便這些人都是左膀右臂,更是大秦的核心智囊。
但,這恰恰就是帝王與臣子的區別。
論操盤,千百年來誰能比得過嬴政?
而這些隱晦的話題暫且不論。
卻說章邯作為始皇帝的另一雙眼睛,看到李裕門下的將才謀士如雲,不眼紅那都是假的。
何況現在的大秦的確急缺人才,章邯免不得要得罪李裕,替始皇陛下挖牆腳。
當然,這都是後話。
章邯自知這一切還需始皇帝點頭才行,否則得罪李裕的事情章邯還是不願意做的。
算了算時間與李裕的行程,章邯這才開口說道:“傳我軍令,命李存孝為先鋒前將軍,率一萬輕騎兵,兩萬步兵速速援救相國李斯。”
李存孝聞言一愣,隨即大喜,應了一聲“得令”,三步並作一步出了帥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