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433 灞橋折柳 (2 / 2)

李恪說著,當著突厥眾人的面從身後的馬背上取出了一物,李恪雙手一斗,東西在李恪手中迎風展開。

“狼旗!竟是可汗的狼旗!”眾人見狀,一齊嚷出了聲來。

李恪手中的東西不是別的,正是當初唐軍突襲鐵山,自頡利汗帳中繳獲而來,曾象徵著頡利草原之王地位的狼旗。

李恪手中舉著狼旗,對眾人朗聲道:“本王險些來遲,便是為了這面狼旗,本王要將這面狼旗親自鋪在大將軍的身上,隨大將軍一同火葬,風風光光地送大將軍最後一程!”

李恪從李世民手中請來了狼旗,用這面曾經象徵著可汗尊嚴的狼旗給頡利,也給突厥子民留下了最後一份體面。

突厥最後一面狼旗跟著突厥最後一個可汗一同火葬,也象徵著突厥曾今的輝煌徹底淪為塵煙,至此,突厥只是大唐一部。

而依頡利之遺願,欲使其子女持其骨灰,葬於陰山之南,使其得以落葉歸根,重返故里,頡利雖是胡人,但也同有此念。

李世民聞得此事,倒是欣然同意,不過他並未準其子疊羅施前往陰山,而是選了阿史那雲。

疊羅施雖然年少,但畢竟是頡利嫡子,如今突厥雖已臣服,但在漠南之地,突厥任有數十萬部眾,若是擰在一起,亦可得十萬大軍,仍舊不容小覷,李世民自然不敢冒這個險。

但阿史那雲便不同,阿史那雲是女子,也是李世民的義女,由阿史那雲去陰山,一來是送頡利骨灰歸鄉,二來可以定襄公主之名為他安撫漠南人心,在頡利新亡的情況下穩住突厥各部。

李世民自然不會拒絕。

頡利亡故後的第五日,長安城東,春明門外。

“王爺,送到此處便也是了,你且回吧。”阿史那雲離京北返,李恪送著阿史那雲到了春明門,阿史那雲便對李恪道。

李恪聞言,道:“凡我長安子弟,哪有送人只送到春明門的,且待我送你過了灞水,折上一支楊柳相贈,那才算是齊整。”

阿史那雲看著李恪一本正經的樣子,笑道:“這寒冬臘月的,灞水邊哪裡來的楊柳可折。”

自打頡利故去,李恪近幾日便再未見過阿史那雲的笑容,今日還是頭一回。

李恪笑道:“縱無楊柳,總也能折些旁的,表些情義還是可以的。”

阿史那雲道:“還是算了吧,你身在長安,不知多少雙眼睛正盯著你,巴不得你出些什麼岔子,你若是再送下去,恐怕那些御史臺臣又該在背後參你了。”

李恪雖是皇子,顯貴非常,但他在長安城中的處境並不好,阿史那雲擔心李恪同自己走的太近,又被人鑽了空子彈劾。

阿史那雲的意思李恪自然知道,李恪的心裡卻也有幾分無奈,其實他在長安,並不比在突厥時要自由上多少。

李恪無奈地笑道:“這你也知道?”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