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兄,漢王殿下所言甚是,教育孩子要張弛有度,不能一味的逼孩子學習,這樣會讓孩子產生厭學情緒,你越逼他,他反抗得越激烈,得不償失…”孔穎達道。
孔穎達當了多年的國子監祭酒,關於如何教育孩子?他絕對最有發言權。
“適當的遊戲時間是有助於孩子的學習,關鍵是我家孫子現在是每時每刻都想玩遊戲,根本沒有一點心思來學習…”張玄素苦笑道。
“這肯定你太溺愛孩子了吧,該有的威嚴還是要有的,那能讓孩子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呢?”孔穎達道。
“算了,不談那些糟心事了,漢王殿下,今日陽光明媚,鳥語花香,此情此景何不吟詩一首…”張玄素道。
“對啊!漢王殿下,你許久沒有出新詩了,今日必須來一首!”于志寧激動道。
李恪聞言也沒有拒接,直接大喊道:“筆墨伺候…“
話音剛落便有丫鬟拿來了筆墨紙硯,一名丫鬟立馬開始研磨,一名丫鬟把宣紙鋪開,並用東西壓住了宣紙的四角。
李恪提起毛筆,故作陰沉,俗話說得好,認真的男人是最帥的,李恪本來就身材頎長,面如冠玉,目若朗星,鼻若懸膽,唇若塗脂,在一襲白衣的襯托下,卻是無比的飄逸出塵,俊美的彷彿謫仙一般。
這一認真就更飄飄絕塵了,看著一旁的兩名丫鬟心頭亂撞,紅霞滿面,媚眼如絲。
李恪沒在猶豫,龍飛鳳舞的寫了起來,很快一首七言絕句便躍然於紙上。
《落霞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這首詩原名為《大林寺桃花》,是白居易在廬州大林寺所作,又被不要臉的漢王殿下給剽竊了。
孔穎達揹著手也走過來,欣賞著紙上這首《落霞寺桃花》,嘖嘖讚道:“詩好,字更好。春意盎然之詩作,圓潤寫意之書法,兩者相容,天作之合,妙哉!”
“是啊,此詩把春光描寫得生動具體,天真可愛,活靈活現;立意新穎,構思巧妙,趣味橫生,確實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漢王殿下詩才天授,微臣佩服…”于志寧讚歎道。
“漢王這首詩真是不錯,看似淺顯直白,實則確如陳年老酒一般,越品越有味道,齒頰留香,回韻悠長,好詩啊好詩……”張玄素激動道。
唐人好詩,已成風氣。
無論是廟堂上那些德高望重學富五車之儒學大家,亦或江湖之中那等才思敏捷好學不倦之文人士子,皆以作詩品詩為美。
偶然間作得一首好詩,可令原本不名一文之人聲名鵲起,自有儒者高官欣然推薦,使其可魚躍龍門,青雲直上!
而李恪的詩詞雙絕,大唐第一才子的名號已傳遍天下,無人質疑。
這次宴會在李恪的詩中達到高潮,賓主盡歡後,各自回家。
李恪回到家中,已經夜幕降臨。
華燈初上,忙碌一天的武媚娘隨意用過晚膳,洗漱過後,披著一件絳色絲綢袍子半倚在軟榻上翻看著基本厚厚的賬簿。
沐浴過後的秀髮在頭頂鬆鬆的挽了一個髮髻,用一根碧玉簪子綰住,露出潔白細膩的粉頸,衣領微微敞開,被滾熱的湯泉泡的白裡透紅的肌膚露出一大片,山巒起伏,引人入勝。
絲綢的袍子柔順的緊貼著身體,線條優美一覽無餘。
一雙小巧的秀足斜斜的疊在一處,腳趾纖秀晶瑩,雪白纖細的足踝欺霜賽雪……
李恪頭腦微暈的推開門走進來,便見到這一幕美人橫臥、令人血脈僨張的絕美畫卷,瞬間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