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讓薛仁貴留在西域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邊疆戰事頻繁,更容易建功立業,封侯拜相。
薛仁貴愛兵如子,且願意和士兵同甘共苦,在大軍中很有威望。
郭孝恪對薛仁貴不敢太過輕慢,不過這人在此刻打擊軍心,令他極其不爽,怒喝道:“兵敗如山倒,能有什麼詐?”
薛仁貴勸道:“大帥明鑑,龜茲軍隊雖敗,然其陣型不亂,潰敗之時井井有條,說不得這延城之中有什麼埋伏。”
眼看著剿滅龜茲國這滔天的功勳唾手可得,郭孝恪哪裡肯聽?即便是城中有甚埋伏,他也深信憑藉唐軍的勇猛和各部聯軍的剽悍完全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
當即便怒斥道:“休要亂我軍心,打擊士氣!龜茲軍隊已然大敗,怎麼可能重新組織起來抵禦我軍?再敢胡言亂語,休怪本帥軍法從事!”
薛仁貴堅持己見道:“大帥不如你我其中一人帶兵衝入王城,另一人帶一部分士兵把守城門,如果城中有埋伏,也好及時救援!”
郭孝恪覺得薛仁貴之言不無道理,便同意道:“既然中郎將如此堅持,那便由本帥率領大軍攻入王城,麻煩中郎將把守城門吧!”
“大帥身為三軍主帥,豈可輕易冒險,不讓由卑職率軍功入王城吧!”薛仁貴勸道。
郭孝恪誤以為薛仁貴是想搶功,冷聲道:不必多言,本帥主意已定!”
“大帥,你身為主帥,豈可立於危牆之下…”
“駕!”郭孝恪不顧薛仁貴的勸阻飛馬進入了王城,薛仁貴沒辦法只得固守在城門前。
郭孝恪率領大軍湧入城內,龜茲軍隊早已潰散,大街小巷到處都是四散奔逃的龜茲兵卒以及從後追殺的唐軍、各族聯軍。
郭孝恪一入城邊嚴格約束麾下軍隊,絕對不允許擅闖民宅、搶劫商鋪,殲淫擄掠燒殺搶奪統統不行,違者斬立決!
有侯君集的前車之鑑,誰敢大意疏忽?
侯君集功績大不大?就是因為入城之後沒有嚴加約束軍隊導致整個高昌城都被毀掉大半,最後自己還被御史彈劾,戴罪入獄,一世英名盡付東流。
龜茲兵卒被唐軍驅趕得猶如羊群,沒頭蒼蠅一般亂竄,大部分都唐軍從城西攻入,他們就從東城跑掉。
延城本就不大,沒多大功夫城內的龜茲兵卒除了被俘的少數之外就都跑了個乾淨。
郭孝恪不管那些潰逃的兵卒,他的目的是王城!
只要龜茲王攥在自己手裡,整個龜茲國就再也翻不出什麼浪花來!
“嘶……這是什麼東西,黏糊糊的,味道還如此古怪?”
不少兵卒在道路兩側的排水溝渠之中發現了一種黑糊糊黏稠狀的東西,溝渠裡到處都是,散發著刺鼻的古怪氣味,不由得紛紛驚異。
郭孝恪沿著大路直趨城中心的龜茲王城,半路上也發現了這種異狀,立即派遣兵卒在城中四處檢視,得到的反饋是城中幾乎所有的排水溝渠都有這東西……
雖然不知此為何物,但是如此大規模的在城中出現,總是透著一股詭異。
郭孝恪也算是一代名將,有著良好的軍事素養,立即意識到只怕事情非同尋常,當即便下令道:“立刻搜尋王城,最短的時間之內定要將龜茲王跟本帥揪出來,然後全軍退出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