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的作案動機最大,他辯無可辯,即使不是他,大家都認為是他。
大家都認為是他乾的是一會事,他承認是他乾的又是另外一回事。
無故刺殺大臣刺殺兄弟手足,誰能承擔得起這樣大的罪名,他的太子之位還要不要了。
“兒臣愚鈍,不知道還犯了什麼錯誤!”李承乾驚慌道。
見李承乾不承認,李世民眼神兇狠的凝視著李承乾,李承乾頓時汗毛炸起,冷汗淋漓。
不知過了多久,或許是一瞬間,或許是一刻鐘,李世民才開口道:“你先下去等候處置吧!”
李承乾聽到等候處置,頓時變急了,“父皇,兒臣冤枉,兒臣真的沒有再犯其他事情…”
李世民看著李承乾到了此時,猶在狡辯,心中的怒火燒地越盛了,李世民拿起手邊的筆筒,便砸向了李承乾的肩膀,指著李承乾喝道:“閉嘴,朕叫你退下去,你聽不見嗎?”
李世民行伍出身,手勁不小,他帶怒這麼一丟,結結實實地砸在了李承乾的身上,李承乾覺著肩膀上刺骨地疼,李承乾忍著巨疼,一瘸一拐的退出了甘露殿。
李承乾離開後,李承乾才疼心道:“太子有刺殺皇族刺殺大臣的重大嫌疑,列位以為該當如何處置?”
于志寧作為太子之師,職責所在,規勸了太子幾句,便遭到了李承乾的當街刺殺,這是李承乾身為儲君對臣權,對朝中百官的一次挑釁和凌辱,此事若是處置不好,必會使大唐上下失調,內外不和。
而幾位宰相便是群臣之首,侍中魏徵更是言官中高山仰止的人物,李世民問他們的意思,也是在試探他們的想法,借他們之手平息朝中百官眾怒。
李承乾無故殺于志寧,這本就是打破了朝堂上的規則,自然會引起眾怒,李承乾視百官為魚肉,但百官中卻沒有人願意真的去做那任人宰割的魚肉,要平息百官之怒,務必要重責李承乾。
若說百姓為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那朝中文武便是能聚水為波的風暴,君臣對立,人心背離,可是要學前隋那樣亡國的。
故而為平息眾怒,嚴懲李承乾是必然的,當著眾位宰相的面,李世民打也打了,罵也罵了,但李承乾是李世民之子,國之儲君,自古沒有以君殉臣的道理。
李世民最是護犢,正如李世民所言,太子傳惡甚廣,但罪不至死,要重責可以,償命,那是萬萬不可能的,想都不要想。
侍中魏徵性子最是暴躁,李世民之言才落,便上前跪拜在地,伏首道:“太子擅殺朝中重臣,其罪之惡猶勝商紂夏桀,比之前隋煬帝更勝百倍,論情論法,俱不可再為國儲,臣請廢太子儲君之位。
至於臣,臣身為太子太傅,太子鑄此大錯,臣亦有教導不嚴之罪,臣請連坐。”
李承乾當街殺人,殺的還是太子左庶長於志寧,太子左庶長屬東宮輔臣,掌管宮內之事,左庶長之於太子,便好比宰相之於皇帝,今日李承乾敢亂殺于志寧,將來如若登基便敢亂殺宰相。
李承乾擅殺朝臣,太子之位必然是保不住的,而魏徵身為太子太傅,身負教導之責,李承乾犯此大過,魏徵請罪也在情理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