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看過武媚娘相關電視劇的觀眾,難免會有一種錯覺:李治就是個窩囊皇帝,皇位是天上掉的餡餅,他撿來的,李治還是個妻管嚴,事事都聽武則天的,可以說被武則天玩弄於股掌之間。
事實真是如此嗎?
如果真是如此,我們不禁要問,“雄才大略的李世民是老糊塗了嗎?,選怎麼一個什麼都不是的軟蛋來當自己的就接班人?”
當然不是!
那李世民為什麼立李治為繼承人?
一方面是無人可立,李承乾、李泰因為奪嫡謀反被廢了,李恪因為是前朝公主所生,宗法上不允許。
另一方面則是對門閥妥協,無人可立怎麼辦呢?只能聽褚遂良、長孫無忌等門閥代言人的意見,立李治為太子(李治是長孫皇后所生,長孫無忌的親外甥,自然得緊著本家的,其他皇子就不用想了)。
在世家門閥看來,李治懦弱,更容易掌控,可他們沒想到的是,最後李治把他們一鍋端了。
所以李治並不懦弱,懦弱的話,怎麼最後對外戰爭上,滅西突厥、高句麗、百濟,使唐朝版圖達到極盛,內政上,開創永徽之治。
“貞觀遺風”也是說的李治,針對關隴集團上,娶庶母武則天拉攏到了弘農楊氏,用山東門閥對抗關隴門閥,最後成功把關隴集團擠出了權力中心,加強了中央集權,所以用懦弱來形容李治不太恰當,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外柔內剛,不然最後也不會弄死自己的親舅舅長孫無忌。
李治給李恪的印象就一個字“忍”,一個詞“老陰逼”。
為什麼說李治能忍呢?李承乾、李泰奪嫡時兩不相幫,兩邊都不得罪,李承乾、李泰因謀反被貶後也不落井下石,最後忍到李世民立他為太子,感覺這像是早就算計好的…
長孫無忌認為自己與李治是利益共同體,搞死了李恪,這點和楊廣很像,楊廣奪嫡走的是母親路線,討母親歡心,獨孤皇后不是推崇一夫一妻嗎?
他就投其所好,塑造一個從一而終的假象,在母親面前狂刷存在感,並且一忍就是十年,最後成功把因不遵守規則得罪母親的太子楊勇擠下臺。
那為什麼又說李治是老陰逼呢?
後世說到許多破事,似乎都是武則天做的。二聖臨朝,大家都以為武則天控制朝政了。
其實李治直到死前一年,都掌握著宰相任免權。
大概可以說,日常許多事,武則天處理;大權還在李治手裡。結果就是,在長孫無忌與褚遂良死後,高宗朝就再沒有過權相。
李義府和許敬宗是他用來對付長孫的,對付完了,他自己再把李義府給收拾了。
歷來皇帝一旦不肯分權給宰相,多少要借外戚甚至宦官來做事。
從結果來看,李治借的是武則天,自己的老婆。
說難聽點,在公元682年之前,武則天就是李治的門面,就是李治的打手。
武則天負責許多日常工作,背許多鍋,李治可以養他的風眩病,掌握著大權,還不用擔心有人奪權——武則天的一切權力都來自於李治,甚至後來能奪李顯的位置,也是李治遺詔裡給的權力。
後世因為武則天那二十來年的太后+天子生涯,許多會誤覺得李治柔弱,卻忽視了武則天執政的合法性,基本來自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