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464 君臣反對 (1 / 2)

“李綱好大的膽子,魏徵不在門下,他倒是把魏徵的脾性學了過來,竟敢封駁朕的詔書。”李世民看著門下省退回的詔令,怒火中燒,把手中的詔書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怒道。

“發生了何事,陛下怎的如此動怒?”以往李世民的詔令下至門下,也有被封駁的,也不是頭次了,怎的今日竟如此動怒,一旁的楊妃一邊說著,一邊撿起了李世民摔在地上的詔書,問道。

楊妃撿起詔書一看,一下子便被詔書所載給驚到了,李世民所下竟是分封之詔。

楊妃一直知道李世民有分封的念頭,只是礙於朝中百官力抗,故而未能推行,可讓他驚恐的是此次李恪外鎮之事,李世民竟直接下了詔書。

看著手中的詔書,楊妃嘴角閃過一絲笑意,自己的兒子終於不用鎮守邊疆,不用和自己天各一方了,

“啟稟陛下,獻春門外禁軍傳話,漢王現在獻春門求見。”李順入內,對李世民稟奏道。

眼下李世民正在氣頭上,聽得李恪在獻春門外求見,皺眉問了一句:“他又不是外臣,候在獻春門作甚?”

獻春門在甘露殿東北向,過了獻春門便算是進了內宮,若是外臣自然入不得內,但李恪是皇子,宮門守衛的禁軍又怎會攔他。

不過李恪既候在門外,自也有他的道理,常塗道:“漢王怕是不敢面聖。”

李世民不解地問道:“這是為何?”

李順如實回道:“漢王以為分封之制於國不利,他此來是向陛下退封的。”

本來李世民就在氣頭上,聽李順的話,先是微微一愣,接著臉色便越發地難看了。

“逆子,他也想夥同這些外臣氣死朕嗎?”李世民一拍桌案,怒道。

見得李世民發怒,一旁於李恪走的極近的長樂生怕李世民遷怒李恪,連忙道:“阿爹息怒,三兄向來最是敬重阿爹,怎會故意惹阿爹動怒,三兄多半也只是心繫大唐朝局而已。”

李恪視李世民如何,李世民自己比誰都清楚,要是旁人說李恪故意同他作對,李世民自己都是萬萬不信的,他方才所言也只是一時怒急而已。

只是李恪終究與旁人不同,分封之制,封的便是李恪這些皇子,李世民頓了頓,還是道:“傳漢王和滿朝三品及以上大臣來甘露殿見朕。”

關中的隆冬,不比南方來的那般溫婉。自打今日早間大雪初降,不過大半日的功夫,富饒的關中大地已經滿是雪白的一片。

太極宮,獻春門,李恪著王服,束王冠,身披貂裘大氅,正垂手立於門外。

李恪抬頭看著滿天飄雪,和被素裹了一層白衣的宮城,內心出奇的寧靜。

今日他退封,必是十拿九穩之事,蓋因李恪對這些朝中大員的稟性實在太過清楚了。

論才幹,這些輔佐英主,開國立唐的文武百官少有平庸之輩,俱為幹臣,但也正因如此,這些人也大多帶著幾分倨傲。

貞觀初年,高季輔便曾上疏,議三品及以上官員見親王不必行參拜之禮,最後此事雖因李世民心疼諸子,被李世民駁回,但由得此事,也可見臣官之傲。

自漢後,天下始亂,主漸弱,而臣漸強,歷經數百年磨合,才有瞭如今君臣共治天下的局面,若是依李世民之意,分封天下於宗室,那這維持了數百年的局面便會一朝而破,這些臣子和他們背後站著的那些世家門閥又豈會答應。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