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0182 唐人好詩 (1 / 2)

唐人豪氣,尤其好酒。詩酒並列,盡顯風流。

無論貴戚勳臣亦或是才子學士,只要經濟條件允可,想喝酒的時候其實都甚少去酒樓飯鋪之類地方,總是願意邀請一二知己三五好友,尋一處青樓楚館,紅袖添酒,清談詩詞,醉意朦朧間軟玉在懷溫香可嗅,人生至此,夫復何求?

這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追求……

自李恪逍創立遙居,在裡面掛上自己的所以詩詞,這裡便成了所以文人墨客相聚的地方,嫣然已成了天下士人的聖地。

唐人好詩,這不是突兀而來的。

自隋文帝一統天下、四海昇平開始,民富國豐,文學便有了崛起的土壤。

發展到此時,雖然尚未至鼎盛,但民間好詩之風已經盛行,那些享譽天下的文士大儒也都能吟詩作對,偶爾也有佳作傳出。

但是好詞絕對鳳毛麟角,這並不是說唐朝人不愛詞而愛詩,這是一個流行問題。

比如滿大街都唱“彎彎的河水從天上來”,並不是代表“讓我們一起搖擺”就無人問津了……

詞是長短句,字句依詞牌而定,詩則不然,四言,七言,五言,即使雜言,也就那幾個字數,不多變。

詩相對脫離了音樂的束縛,只是注重自身的格律,而詞不同,詞與當時的流行樂密切相關,

上古時代詩樂舞不分,由詩入詞,經歷了一個由雅到俗的過程,達到了雅俗互動。詞剛剛興起的時候,還未被上流文人接納,只是有些人獨闢蹊徑,甚至一代詞宗的蘇東坡當時也頗不屑於詞,自己寫了詞還覺得跟柳永的不同格調,皆源於對詞的成見。

宋人好說理,所以詩用來說理的較多,而詞一般描寫生活,初始是送給歌女的,當然人家會覺得俗了,但隨著雅俗之間的交流,到宋朝後期,詞也為文人所正式承認。

最關鍵的一點:詞是詩餘!

宋朝人在面對唐詩這一高不可攀的文化高峰之時,望而生畏,但是他們最終創立了屬於自己的文學,與唐詩共同名垂千古。

在唐代,民間的詞大都是反映愛情相思之類的題材,所以它在文人眼裡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被視為詩餘小道,一般有才華的人不屑為之,所以鮮有佳作問世,也便不受世人重視。

只有注重汲取民歌藝術長處的人,如白居易、劉禹錫等人才寫一些詞,具有樸素自然的風格,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以脂粉氣濃烈的祟尚濃辭豔句而馳名的溫庭筠和五代“花間派”,在詞發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而南唐李後主被俘虜之後的詞作則開拓一個新的深沉的藝術境界,給後世詞客以強烈的感染。

但是說到底,無論詩還是詞,只要寫好了,寫到極致,都一樣受人尊崇,膾炙人口,流傳天下。

所以李恪這首《青玉案》一出,瞬間便在長安各個豪門閨房,各家青樓之間轟傳,各個情竇初開的小姐姐人手一份,夜深衾寒、孤枕難眠之時,點上一根紅燭,拿出來細細品味一番,回味一下詞中那遲遇心上人的惋惜之情,免不得珠淚漣漣,枕畔浸溼……

蘇府。

蘇婉已經知道母親因為面子問題,不願讓父親主動找陛下賜婚,這讓她有些莫名的擔心。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