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寶山秒懂,“有的,不過殿下你要木匠幹什麼?”
“本郡王準備做新式的桌子,還有板凳,椅子、凳子…”李恪如實告知。
“殿下,什麼是板凳和椅子(唐朝還沒有板凳和椅子的說法,倒是有和椅子相似的東西叫胡凳?”楊寶山更加疑惑道。
“一兩句給你說不清楚,你直接去把木匠叫過來吧!”李恪吩咐道。
“知道了,殿下!”楊寶山道。
不一會兒,楊寶山便帶著兩個四十多歲的老漢來到了李恪面前。
“見過漢中郡王殿下。”氣喘吁吁的兩位工匠彎腰對李恪行禮問好。
“這兩位是我們宮裡最好的木匠,高個瘦子叫楊毅,矮個騙子叫楊志!”楊寶山介紹道。
李恪一聽這姓氏就知道他們二人極有可能是楊家旁支,也極有可能是黑衣衛成員。
“免了,免了!”唐朝不像明清!那樣動不動就行跪拜之禮。
在李恪看來晚清中國人那樣卑躬屈膝都是被宋代的程朱理學給害得,每個人從小就受到道學的禁錮,儒學的束縛,陳學給中國文化穿上一雙三寸小鞋,朱熹的理學和道學又給這雙三寸小鞋繫上了鞋帶。
所以自唐以後,中國就慢慢的失去了進取之心,再也不復往日的榮光,變成了一批卑躬屈膝的順民。外國人再也不會用強大這樣的詞彙來形容我們,中國在他們的眼中變的可以肆意欺凌,隨意打罵的物件,這不得不說是中華民族的悲哀。
兩位木工見李恪半天沒有反應,便忍不住提醒道:“不知漢中郡王殿下叫小的來有何吩咐?”
這是李恪才回過神來,溫和道:“我叫你倆過來是想讓你們給我做幾樣木匠活!”
“什麼木匠活?”楊毅疑惑道。
“就是桌子、椅子、板凳、凳子!”李恪道。
“椅子?板凳?凳子?”楊毅楊志二人便更加迷糊了。
“算了,我給你畫出來,你照著做便是!”李恪吩咐道。
李恪首先畫的是板凳和凳子,因為這兩樣最簡單,基本上只有一個樣式,只是大小高矮不同罷了。接著李恪畫的是桌子,桌子常見的也就兩個樣式,方桌和圓桌。
最後李恪才開始畫椅子,因為椅子種類太多,據李恪所知的就有:搖椅、躺椅、圈椅、藤椅、文椅、交椅、獨椅、圍椅、轎椅、仙椅、大椅、暖椅、炕椅、文椅、禪椅、寶座、太師椅、六方椅、睡翁椅、花籃椅、靠背椅、扶手椅、一統碑、燈掛椅,梳背椅、筆梗椅、屏背椅、官帽椅、玫瑰椅、六方椅……
這麼多種類,李恪不可能全部畫出來,只畫了常見的,也是李恪迫切需要的太師椅和搖椅。
不一會兒,李恪便把自己需要的桌子、椅子、凳子、板凳畫好了,隨手便遞給了兩位木匠。
“圖上的東西你們能做嗎?”李恪問道。
“殿下畫的樣式雖然有些奇特,但此物結構簡單,我們很快就能弄好。”楊毅自信滿滿道。
“嗯!那就開始吧!你們也不用換地方了,就這這院子裡做吧!有什麼不對的地方,我還可以現場糾正!需要什麼材料,直接叫人運來就是!”李恪吩咐道。
此時李恪終於體會到為什麼那麼多人羨慕富二代、***了,因為這感覺簡直太爽了,不管需要什麼只要一句話,立刻就會有人去辦,而且還是無條件的去辦,用盡全力去辦,因為他們身份低下,渴望得到主子的賞識。
不一這會兒,製作桌子、椅子的主材料木材已運過來了。這些木材大都是名貴品種,有南方的花梨、香樟,西域的蒲桃、白柰等等。
楊毅楊志二人也沒再耽擱,立馬便開幹了。
還別說,楊毅和楊志這二人的木匠手藝真心不錯,他們非常熟練的拿出工具遊刃有餘的幹了起來。
這時楊志手裡的一件工具引起了李恪的注意,“楊志把你手中的鋸子給我看一下!”
楊志雖然有些疑惑,但畢竟李恪身份在哪裡,他毫不猶豫把手中的鋸子遞了過去!
李恪接過鋸子一看,便皺眉道:“這鋸子的鋸齒怎麼是豎立的,為什麼不是斜形的?”
“殿下,這鋸子的鋸齒一直都是這樣豎立的,從來沒有聽說過有斜形鋸齒的鋸子啊?”楊毅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李恪這才記起,斜形鋸齒好像在北宋時期才出現,現在連斜形鋸齒的影子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