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奴也知道現在唐朝已基本穩定,由於長期的戰亂,百姓已經厭惡了戰爭,和平是當下所有人的迫切心願,因此唐朝結束戰亂深得民心,李家對天下的統治可以說是固若金湯。要想直接起兵推翻唐朝,復辟隋朝,那是千難萬難,基本上就不可能成功。
楊家奴才默默的待在楊妃身邊,只期待李恪快點長大,好透過正規途徑全力支援李恪奪取皇位,因為李恪作為李世民的兒子,有繼承李世民皇位的先決掉件。透過這種方式奪回楊家天下風險最小,收穫最大,在後世這種方式稱之為“和平演變”。
當楊家奴聽見李恪說決定奪嫡時,他那猶如萬年冰窟的臉上終於有了變化,由於過於激動,蒼白的臉色變得微紅,雙眼也變得通紅,滿臉激動道:“老奴一定竭盡全力助殿下奪取皇位!”
“嗯!多謝楊叔的支援!”李恪微笑道。
“要想奪嫡成功絕非易事,首先,得有一支忠於自己的暗黑實力,為自己獲取情報或者幹一些見不得光的事情,因此楊叔你掌握的那股地下勢力尤為重要,他們常常行走在黑暗,我看就叫黑衣衛吧!”李恪沉穩道。
“謝殿下賜名!”楊家奴露出了比哭還難看的笑容。
李恪之所以要把楊家奴掌握的地下勢力取名為黑衣衛,是因為他想到明朝的錦衣衛,他想把黑衣衛發展成為與錦衣衛相似的組織,自己未奪得皇位之前,黑衣衛只能行走在黑暗之中,所以只能叫黑衣衛,等到自己奪得皇位,登基之後,黑衣衛便可以走向前臺,改名為錦衣衛。
錦衣衛是由明太祖朱元璋創立,是明朝專有的軍政蒐集情報機構,其主要職能為侍衛儀仗、偵緝廷杖、對外情報,從事偵察、逮捕、審問等活動。 錦衣衛由皇帝直接管轄,下設指揮使、指揮同知、指揮僉事等職位,因需要出使異域,精通多種異域語言及風俗禮儀是其基本的職業技能。
錦衣衛最獨特的標誌,身穿飛魚服,手拿繡春刀。
明朝錦衣衛一直被讀書人冠以黑暗、恐怖的標籤,但實際並非如此,不可否認,錦衣衛有過一些消極影響,但他的積極影響同樣不可忽視。
錦衣衛是維護君主集權統治的得力工具,不僅是對明代監察制度的重要補充,同時總體上對社會秩序的穩定起了促進作用。
在李恪看來,錦衣衛最大的作用就是制約了文官集團。
在明朝天啟初年,以標榜清流的江南士大夫為主的官僚政治集團,被稱為東林黨人。因為東林黨人掌握社會輿論,且人數眾多,又相反勾結,結黨營私,把持朝政,把皇帝玩弄於鼓掌之中,天啟帝不得不重用錦衣衛和東廠與之抗衡,這才讓東林黨人有所收斂。因此在天啟年間國內雖然多災多難,但總有來說形勢還算良好,遼東局勢也還算平穩。
天啟駕崩後,崇禎繼位,崇禎這個二愣子在東林黨這些讀書人的忽悠下,很快便廢除東廠限制錦衣衛。
東林黨人在沒有錦衣衛和東廠的掣肘下,便如脫韁的野馬,變得無法無天,肆無忌憚,完全不顧國家的安危,黨同伐異,結黨營私,貪贓枉法,中飽私囊,在他們這樣無法無天的折騰下,國家很快便入不敷出,國內災難連連,朝廷卻沒有銀兩來賑災,邊境年久失修,軍備廢弛,朝廷也沒有銀兩來解決,甚至連邊軍的軍餉都發不出。
在崇禎和東林黨人的一陣燒操作下,海內難民揭竿四起、關外清兵虎視眈眈,很快整個國家便變得搖搖欲墜、大廈將傾。崇禎最終也自食其果,吊死在煤山之上。
所以說錦衣衛和東廠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對於整個國家總體來說還是利大於弊。
“楊叔,我還得對黑衣衛有所改革!”李恪語氣肯定道。
“殿下,吩咐便是,整個黑衣衛以殿下馬首是瞻!”楊家奴一絲不苟道。
“內容可能有點多,你那紙筆記一下!”李恪隨和道。
“好的,殿下…”楊家奴立馬便拿來了紙和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