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走到哪裡去,最多去謝家住幾天,什麼時候被親家掃地出門,自然就回來了。
第204章
沈聿回到家時, 家裡氣氛很不對。
老太太在正房堂屋裡嘆氣,季氏,懷銘懷遠夫婦, 懷瑩懷薇夫婦都在,許聽瀾正在門口吩咐下人,下人領命而且,轉身見到沈聿, 道一聲:“老爺。”
“出什麼事了?”沈聿問。
“可算回來了。”許聽瀾顯然有些急惱:“不是遣人去告訴你了嗎?”
“留書出走?”沈聿微哂:“他一個人還有可能,帶著媳婦兒能去哪裡。”
懷銘來到簷下,拿來一張信紙。
沈聿接過來一目十行的看, 大致意思是他與媳婦志趣相投, 做一對雲遊四海的俠侶, 去追尋詩和遠方, 為期一到兩年。當然,他們都是孝順的好孩子,懂得“父母在不遠游, 遊必有方”的道理, 所以他們每到一個地方落腳,都會給家裡寄家書,收到回信再啟程去下一個地方, 不會讓大家擔心的。
還有另外一個信封, 是謝韞寫給父母的,原封未拆。
“各個城門、碼頭都派人去找了, 一無所獲。”許聽瀾道。
沈聿道:“肯定是一清早就出城了。繼續找吧, 實在找不到, 就只能等來信了。”
許聽瀾坐在廊下楣子上:“這可如何跟親家交代?”
人家好端端的姑娘,嫁過來不到一個月, 人不見了……
沈聿慢慢慢慢地嘆了口氣,拿著那封沒有拆封的信件,轉身往外走。
“你去哪兒?”許聽瀾問。
“去跟親家交代。”沈聿道。
……
這個年代,旅遊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好在他們有車有馬,能不走路就不走路,
兩人一路走走停停,到岑州的時候,最晚熟的紅薯都已經豐收了,田園村莊中家家戶戶曬起了紅薯幹,回到官驛,第一件事就是往家裡寄信。
臨近年關時,他們收到了第一封家書。
懷安被罵了三頁半,謝韞好些,比他少半頁……
兩人嬉皮笑臉的分享著彼此的家書,次日不必再等回信,他們離開官驛,住進了與張岱相熟的一戶百姓家中,與他們一起過年。
在岑州逗留到開春,運河的冰封一解,便啟程南下,趕在四月之前抵達江南,爬山遊湖,好不愜意,遊情山水的同時,他們也會去鄉間走一走,去工坊看一看,去田間隴上,去市井巷陌,瞭解國朝的稅制是如何施行的,瞭解民生的疾苦和不平。
他們看到朝廷的改革正如火如荼的進行,形成了由內閣統領六科,再以六科監督六部,最後以六部管理百官的考評機制。從兩京到府州縣,即便是偏遠山區的官員,也難逃新政的考察。因循懈怠而不能完成政績的官員會被降級留用,缺乏辦事效率的冗官直接盡行裁撤。
他們也看到,各地官場“哀鴻遍野”,常年敷衍怠惰不作為的各級官員紛紛打起了精神,沒日沒夜的抓業績,以免年終稽查時被朝廷摘了烏紗。
吏治得到整頓之後,無論是錢糧積累,還是土地清丈,都順利了不少。
但他們還看到,各地官員對朝廷的新政怨聲載道。有些硬性的指標,確實因各種不可抗力無法完成,但朝廷不問原因,同樣降級或罷黜,而部分被逼過了頭的官員,則會選擇“苦一苦百姓”來完成朝廷的任務。
每一種制度的存在都具備其合理性,同樣,每一種制度的存在都有弊端。他們將這些情況一一記錄在遊記中,懷安想,等到旅行結束之後,就將他們看到的景象具表陳奏,請姚閣老補一補新政的漏洞。
嶺南的夏季十分悶熱,趙家前院裡有一顆高大的蒲桃樹,枝葉繁茂,亭亭如蓋。趙盼比懷安成親早兩年,兒子鈞哥兒都滿週歲了,正在大樹的綠蔭下蹣跚學步。
趙鈞像母親更多,不是趙盼那樣略黑的方面孔,而是白白淨淨的圓潤,謝韞很喜歡,每天都要抱著他玩。
趙盼的妻子盧氏也道:“多抱抱也好,為你們招一個哥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