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溯流文藝時代> 第二六七章 氣氛突然熱烈起來(求月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六七章 氣氛突然熱烈起來(求月票) (1 / 3)

“大家好,我是XX。”

前面所有人打招呼的方式像是約定好的一樣,都是這麼簡單的一句。

最後話筒傳到於東手裡時,他本來還想多說幾句,最終還是不忍打破陣型,也開口道,“大家晚上好,我是於東。”

於東打完招呼後要將話筒還給顧海洋,不過顧海洋不知道從哪兒又弄了個話筒過來,開口說道,“既然話筒到了於東師兄手裡,那咱們就從於東師兄這裡開始吧。其實於東師兄比我高不了幾屆,之前還作為助教給我們上過課,時隔幾年重回母校,於東師兄有什麼感想?”

“這個問題你更應該問蘇桐師兄,我剛畢業沒兩年,學校跟我離開的時候差不多。非要說的話,帶著一層母校的濾鏡,看著學校的這些景色和師弟師妹們,多少會有些模糊。”於東笑著回答道。

“濾鏡……於東師兄的這種表達很有意思,我想於東師兄眼前的濾光鏡,恐怕濾不掉之前在學校的那些美好回憶。既然於東師兄也提到了蘇桐師兄,那咱們正好也問問蘇桐師兄,這次回來有什麼特別的感想?”

於東很識趣地將話筒遞給蘇桐,後者接過話筒,習慣性地先拍了拍,“喂,喂,好……我跟於東不一樣,我離開學校已經近十年了。十年前,我離開這裡的時候,各位同學大部分應該都還在上小學。於東剛才提到一個詞,濾鏡,我覺得挺形象的,學校的一磚一瓦就在跟前,但是它們被我們看見時卻不太一樣,這大概就因為我們每個人眼前都有一層不一樣的濾光鏡。我忽然想起來一句話,你未見此花時,此花於你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的顏色一時明白開來。燕師大隻有一個,但是卻因為我們萬千人所見而變得不同。”

蘇桐這話一出,主題一下子就昇華了。

底下的學生們可勁地鼓掌,於東在臺上也忍不住拍手。

作為主持人的顧海洋也很開心,他就怕請來的這幾位作家不說話。現在看來,蘇桐跟於東兩個校友還是給力的。

“其實不僅僅是蘇桐跟於東二位是我們學校的校友,據我所知,莫言、劉振雲、餘樺、洪峰幾位老師也曾在我們學校進修過……”

聊起了作家班的事情,莫言跟餘樺兩個人就成了主角,這兩位看著比其他幾位憨厚,但是聊起天來其他人根本不是對手。

馬原平時咋咋呼呼的,真到了這樣的場合,反而沒有莫言和餘樺兩個會說。

莫言和餘樺,別看他們兩個聲音也不大,速度不快,但是聊天節奏特別好,經常還用一些手勢配合。

後來顧海洋乾脆把自己手裡的話筒也貢獻出來,讓他們倆一人拿一個。

不過讓他們兩個開啟了畫匣子之後,現場地節奏一下子就變了。

特別是餘樺,拿著話筒,這戳戳,那塞塞,變身成了主持人。

他先是把話筒塞到了洪峰嘴邊,“洪峰,你還記得之前咱們在燕師大的時候經常踢球嘛,那時候你還不認識莫言,老是叫他守門員大哥。”

“這才過了幾年,我怎麼可能忘,當時劉振雲經常在底下看著,我管他叫啦啦隊隊長。後來以訛傳訛,劉振雲成了隊長。”

……

跟洪峰他們聊完了足球,餘樺又聊起了於東跟畢飛雨:“你們可能多數人都知道,我現在在金藝駐校寫作。我在金藝跟畢飛雨就住一棟樓,平時我沒事就去他家蹭飯,不過更多時候還是我們倆個一起去找於東。”

“於東這個人,是個工作狂,沒什麼愛好,天天不是在辦公室整理資料,就是在宿舍伏案寫作。但是我跟飛雨就是喜歡去打擾他,他估計心裡恨我們,卻不好意思說……”

說著他就把話筒戳到於東嘴邊,“我說的對不對?”

於東笑道:“你倒還有些自知之明。”

聽到於東的話,滿堂鬨笑。學生們估計也沒想到文學交流會竟然會這麼輕鬆,這麼家常。

雖然他們大部分人都帶著來學習的心態,但是說實話,誰又不想了解名人們的八卦呢?

而且作家就是作家,明明很普通很平凡的生活,從他們嘴裡說出來,就會變得格外有意思。

顧海洋也沒想到交流會忽然變成了作家們閒聊天,不過他也不太操心,這種形式挺好的,看看底下觀眾們的反應就知道了。

而且這樣他也樂得輕鬆,他這會兒跟臺下觀眾的唯一區別就是他在臺上,其他人在臺下。

臺下觀眾之中,有兩個女的並排坐著,其中一個年紀稍大些的笑著問旁邊那位:“小夏,於東還挺幽默的,以前他也是這樣麼?”

小夏搖搖頭,“不知道。”

“不知道?你們不是……”說到一半,問話這女的也就沒再繼續往下說,她看出小夏心情不太好。

其實小夏心情不好都可以理解,小夏跟於東的事情,系裡面多少也傳過一些。說是小夏當年為了留校辜負了於東,沒想到於東去了金藝反而更加亮眼,兩三年的時間就成了知名作家,要錢有錢,要名有名。

最主要的,於東長得多好看啊,當年系裡面多少女生喜歡於東,最終還是小夏比別人主動,跟於東在一起了,到最後自己卻不珍惜。

臺上聊天聊了一個多小時,不過底下的觀眾卻沒聽膩,特別是餘樺說到於東去年夏天生了場大病後忽然不說了,急得有些學生高喊:“餘樺老師,繼續啊。”

顧海洋連忙接過餘樺的話筒,雖然閒聊的效果很好,但既然是交流會,還是得聊一些主題,而且後面還有提問環節,再這樣下去,時間要不夠了。

“大家想聽的話,以後有機會咱們再請各位老師來做客。或者也可以寄希望於各位將這些生活中的趣事寫進作品中。其實在各位老師來之前,中文系的老師們一直帶著學生在研究各位的作品。”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