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瀟等了好幾天,終於是等到了於東的稿子。
她等得挺急的,因為十一月份那一期已經快要排好了,如果於東的稿子再遲幾天到,可能就要等到十二月那一期了。
十一月份開始發,兩期還有可能發完一部長篇,但是隻留下十二月份一期,基本上是不可能發完了。
這就意味著,如果於東的稿子遲幾天到,就沒辦法參加明年銀河獎的評選。
拿到稿子後,楊瀟第一時間看了。
《月球》這個名字讓楊瀟聯想到於東的上一本書《火星救援》,看起來他寫的倒是越來越近了。
看完了《月球》的前一小節,楊瀟皺起了眉毛。
說實話,這第一節的內容跟《火星救援》有點像,都是一個人被困在一個星球上。
不過不同的是,《月球》裡面的主角是主動去工作的,而且有個三年之約,另外,除了通訊裝置損壞之外,其他裝置都是完好的,這就意味著,他的生活除了很無聊之外,並沒有什麼危險。
但是楊瀟總感覺《月球》的字裡行間都透露著一種壓抑的感覺,跟《火星救援》的歡快氣氛完全不同。
後面肯定有大事發生。
果不其然,後來發生了一個意外,主角遇到事故,翻車了。
等到主角醒來的時候,他聽到了人工智慧“李明”正在跟地球上的公司上層對話。
看到這裡的時候,楊瀟有些疑惑。
基地裡的通訊裝置不是損壞了麼?人工智慧為什麼還能跟地球那邊通話。
難道是通訊裝置修好了?
但是關鍵問題是,主角看到這一幕也沒有表現出意外,甚至都沒問一句通訊裝置為什麼會好。
難道是於東寫了後面,忘了前面的設定。
這有可能麼?
當然不可能。
帶著疑惑,楊瀟繼續往下看,但是越看疑惑越多。
主角在檢查完基地之後,發現有一輛漫步車在外面損壞了,他想去把車修好,上司卻不讓他去。
不過他最終還是去了,而且在漫步車裡發現了一個人,一個跟他長得一模一樣的人。
故事看到這裡的時候,楊瀟發現有什麼東西串了起來。
有兩個主角,前面那一節裡,故事的主角一直都是漫步車裡被救起來的,而後來這個醒過來的主角,卻是另一個。
楊瀟的腦海中冒出來一個詞——克隆。
看到這裡,她才終於明白於東的這部想要講的是個什麼樣的故事。
再往下看,事情慢慢清楚了。
的確是克隆,而且不止他們兩個,在他們之前,至少已經有四個克隆體,每個克隆體都有一樣的記憶,就是他們跟能源公司簽了一份協議,要在月球上工作三年,等到三年期滿就能回家。
而事實並非如此,主角的本體其實早就完成了三年的合同飛回了地球,留下來克隆體繼續為公司工作。並且每隔三年,前一代完成任務的克隆體就要被焚燬,再啟用下一代克隆體,迴圈往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