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東在李曉林辦公室坐了一會兒,估摸著他們一時半會看不完,就打了聲招呼去了《萌芽》那邊。
這會兒已經五點鐘了,要是等李曉林他們結束,恐怕趙常天他們都下班回家了。
於東剛進編輯部就被編輯們認了出來。
“於東老師來啦。”
“歡迎,歡迎,趙主編在辦公室呢。”
於東一邊揮手回應,一邊往主編辦公室那邊走。
因為外面的編輯太熱情,所以趙常天一早就聽到了動靜,等於東走到辦公室門口,趙常天已經站起來給他倒茶了。
趙常天一邊倒茶一邊笑眯眯地說道,“我剛才還在想,你怎麼到現在還沒來呢,路上不容易吧?”
“回家嘛,沒什麼不容易的,我看外面來了不少新人,又招兵買馬了?”於東笑著走過去,從趙常天手裡接過茶杯。
“託你的福,雜誌的改版很有效果。因為現在雜誌的版面分得比較細,原有的人手就不夠了,所以又招了幾個人進來,都是年輕人,對年輕讀者的喜好把控也要更精準些。”
趙常天笑著說了一下雜誌社的情況,又問於東,“電話裡聽你說要來給《收穫》送稿,已經送過去了麼?”
於東點點頭,“剛送過去,曉林姐他們正在看。稿子能不能過,一會兒才能知道。”
“嗐,你的稿子還有不能過的麼?真不能過的話,你要是不嫌棄,把稿子拿到這邊來,我們《萌芽》肯定給你發。”
“趙主編這話就打我臉了,什麼嫌棄不嫌棄的,主要是這次的稿子不太適合《萌芽》。”
“哈哈,我當然知道,不過你什麼時候再寫一些推理類?《致命身份》反響這麼好,雜誌社這邊每天都能收到大量催稿的信件,都在問你什麼時候再出推理。”
說著,趙常天指了指外面,“倉庫那邊還存了不少專門寄給你的信,回頭你給拿回去吧。”
“好,這次正好把信帶走。”於東點頭。
“還有一件事情,社裡的推理徵文已經到了第二期,現在參與的作者越來越多,我們計劃著等到明年第三期徵文結束之後弄一個頒獎活動,不知道到時候能不能請你過來給獲獎作者頒個獎。”
“如果有時間的話,當然沒有問題。你們的徵文我也一直在關注,有一些作品確實不錯。”
不僅僅是於東在關注,深空公司那邊也在關注。
深空中國這邊現在建了一個部門,專門在全國蒐集有潛力的作者跟作品,品類不限,主要是看作品有沒有可能拍成影視劇。
除此之外,也為後面組建文學網站做準備。
“這次雜誌的市場化……”
趙常天剛開口,門外有人敲門,兩人轉頭看去,原來是孫甘路。
“甘路你來啦。”見到孫甘路,趙常天笑著招手。
孫甘路笑著走進來,跟於東握了握手,“我出去辦點事情,剛回編輯部就聽說你來了。”
於東注意到了孫甘路的用詞,疑惑道,“回編輯部?孫老師現在在《萌芽》工作?”
趙常天在旁邊笑著說道,“忘了跟你說了,前兩天剛定下來的,甘路到雜誌社這邊任副主編。”
“恭喜,恭喜。”於東笑著祝賀,“有孫老師幫助,趙主編這是如虎添翼了。”
孫甘路謙虛道,“我就是在後面打打雜,關鍵還是要看趙老師這個火車頭。”
“咱們之間就別說這些虛頭巴腦的了。”趙常天擺了擺手,又請他們兩個坐下,“坐下來聊吧。”
……
另一頭,李曉林把稿子看了大半的時候,忽然抬頭,見於東已經不在辦公室,有些詫異,“於東人呢?”
程永興笑道,“早就走了,說是去《萌芽》那邊看看,走之前跟我們打招呼了,你還應了他一句。”
李曉林拍了拍腦袋,“一點印象都沒有了。”
隨後她揉了揉酸澀的眼睛,對程永興說,“這稿子感覺怎麼樣?”
“還沒看完,不好定奪,不過單從敘述語言和結構上來說,於東這次的創新非常大膽。他雖然大學的時候寫過文章批評過先鋒文學過於極端,但是他這篇稿子倒是有些先鋒的影子。方言改進這一塊也做得很成功,我想即便不是上滬本地人,也能看得懂。”
李曉林點點頭,“這篇最有創造性的就是在形式方面,它的敘述姿態,敘述腔調以及敘述語言給我一種無比新奇的閱讀體驗,似古似今。有些意識流的東西在裡面,但是卻又像是說書人式的設定運用。”